《荷塘月色》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日期:11-07 20:51:29| 语文学案|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荷塘月色》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方面的资料,


 一、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结构,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学习通感修辞手法。
3、分析直接抒情语句的内涵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语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
1、作者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年4月12日,南方发生“四一二”政变。 面对“南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觉得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他认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那里去》)“这几天心里似乎有些异常……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简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 
3、读课文,圈点勾画
 ⑴ 重点字词(如还有可补充)
 蓊蓊(      )     踱步 (     )    袅娜(      )      霎时(      )
弥望(      )     倩影(       )    琐屑(      )    脉脉(        )  
独处 (       )      参差 (       )     煤屑 (      )      敛裾 (       )  
⑵划重点句子(在课本中划出)
 本文文眼    写作者行踪的句子      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
 含有修辞的句子      语言优美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
1、结合划出的重点语句概括各段内容,探讨文章结构层次。(在书上划出)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综合、归纳。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缘由。7、8两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 
2、 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思绪,体会其情感。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 
    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 
②.“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是独处的妙处”) 
    这一段抛开了写景,句句都在内心活动。这样写,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  
     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情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态—烦扰的思绪压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 
    从行文上看这一段似乎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但从时空上看,这一段与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实际上,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且”字表明了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现实的心态,透露出一丝的喜悦。

[1] [2] [3] [4]  下一页


觉得《荷塘月色》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学案   荷塘月色 教学 ,语文大全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