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选读:我读论孟、从孔子到孟子 教案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二选修)

《论语》《孟子》选读:我读论孟、从孔子到孟子 教案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二选修)
日期:11-07 20:51:29| 语文教学设计|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论语》《孟子》选读:我读论孟、从孔子到孟子 教案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二选修)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资料,


【课程目标】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展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2、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3、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学习要求】
1、阅读文化论著,能把握主要观点和关键材料,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阅读文化论著,重在整体把握。研读不必面面俱到,一些比较冷僻的知识和艰深的内容可以从略。例如,阅读《论语》《孟子》,首先选择适合的注本,把握其主要内容,弥补选读带来的结构上的片面性;其次了解孔孟的伟大智慧,诵读其中的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精神,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最后可对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重点研讨,注重反思,探究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目的在于了解作品中的观点、材料和方法,研读的方法包括:浏览、泛读、精读、略读。
3、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和反思精神,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例如,通过《论语孟子选读》的学习,了解儒家学说,崇尚孔孟人格,乃至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研究方法。
【教学步骤】
《我读论孟》四步法:释——译——解——记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翻译文句,读懂文章内容。[自学为主、课前完成]
2、检查、交流并梳理语言障碍。[生生互助、师生互助]
3、选择部分章节,提供诸家集释,弄清其主要观点和侧重点。[教师提供素材,师生揣摩分析概括]
4、在诸家的解读中,你欣赏哪点或哪些认识?简要说明理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根据自己的见闻或联系现实生活,找出相应的例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关注现实,认真思考]
6、孔孟的话给你什么启迪?请模仿诸家中的某一语言风格或另劈蹊径,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话。[反思交流,历练自得]
7、背诵一些名句。

第一课时
一、为什么还要读孔孟的书?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柳诒徵,231页)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作、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这里讲的是识字教育以上的中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59页)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二、怎样阅读经典?
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的感性的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中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域,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
文学(经典)阅读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经典)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语言[说与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对语言的敏感、驾驭能力,也应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标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这乃是对人[他人与自我]的发现[与开掘]。——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与你自己。(《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59页,60页)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从孔子到孟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孔子、孟子的自白了解两位伟大哲人的志向、抱负和人生追求;
2、认识孔子、孟子并名传世的原因,以及他们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3、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诵读规律,积累古今异义词等文言基础知识。
夫子自道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下决心学习,三十岁建立起自我,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认同自己的命运,六十岁自然地容受各种批评,七十岁心想作什么便作什么,却不违反礼制规矩。”
李泽厚《论语今读》【记】
这已是千古名言,至今沿用。由年岁来描述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状态,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有各种解说。例如所“志”是何学?“立”究竟是什么意思?是事业有成还是道德有得?“不惑”于什么?“耳顺”何解?能否“知天命”后一切便顺顺当当?如此等等。其实可以各自为解,不必刻板以求。例如,“三十而立”,有人强调与“立于礼”有关,是指人从六岁“习礼”到三十岁才算完全掌握熟练,但后世注疏多不拘泥于学礼,而泛指人格的成熟,更佳。最难解的是“知天命”,似可解释到五十岁,自己对这偶然性的一生,算是有了个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认同,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有限性,另方面明确了自己的可能性。不再是青少年时代“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的前景茫茫,也不再是“天下事舍我其谁”那种不自量力的空洞抱负了。

[1] [2] [3] [4] [5]  下一页


觉得《论语》《孟子》选读:我读论孟、从孔子到孟子 教案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二选修)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设计   论语 孔子 教学 ,语文大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