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第八章思考练习题

教育原理第八章思考练习题
日期:03-04 15:16:12|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教育原理第八章思考练习题是关于教师资格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方面的资料,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和时代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或看法。它主要表现为教育指导思想如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等和各种教育观念如人才观、质量现等。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一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1.确定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 )。
  A.人才培养的规格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的精神因素
  D.阶级意志 答案:B

 
2.在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以( )为目的。
  A.“明人伦”
  B.“三民主义”
  C.“忠君、尊孔”
  D.“建国君民” 答案:A

 
3.在西方,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教育目的是( )。
  A.培养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土
  B.培养独立、自尊的自由人
  C.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
  D.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答案:D

 
4.个人本位论盛行于( )。
 .19世纪下半叶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18—19世纪上半叶 答案:D

 
5.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B.杜威、孔德、裴斯泰洛齐、涂尔干
  C.杜威、洛克、卢梭、孔德
  D.涂尔干、赫尔巴特、卢梭、洛克 答案:A

 
6.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 )来确定。
  A.个人需要
  B.社会需要
  C.社会需要为主,兼顾个人需要
  D.个人需要为主,但也考虑社会需要 答案:B

 
7.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C

 
8.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目的基本上只规定了( )。
  A.生产技能的一些要求
  B.生产力的一些要求
  C.科学知识的一些要求
  D.政治思想品德上的一些要求 答案:D

 
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必然性是( )。
  A.生产关系的公有化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
  C.大机器生产
  D.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C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B.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学说
  D.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答案:A 
11.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
  A.社会的进步
  B.旧式劳动分工
  C.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化
  D.科技水平的提高 答案:B

 
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个人在脑力上的自由发展
  B.德、智、体和谐发展
  C.个人知识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地发展
  D.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答案:D

 
13.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
  A.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B.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二者指的是同一件事
  C.教育方针属教育政策范畴,教育目的属教育理论范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
  D.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

 
1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15.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答案:B

 
16.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是( )。
  A.科技水平的提高
  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消除旧式劳动分工 答案:C

 
17.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答案:B

 
18.“明人伦”是我国( )时期的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清末民初 答案:B

 
19.“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什么时期的教育目的(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
  D.中华民国政府 答案:C

 
20.古希腊时期,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明人伦”的官吏
  B.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C.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D.无条件效忠国家的武士 答案:C 
21.古希腊时期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无条件效忠国家的武士
  B.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C.“明人伦”的官吏
  D.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答案:A

 
22.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洛克、福禄倍尔等
  B.卢梭、洛克、赫尔巴特等
  C.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D.孔德、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等 答案:A

 
2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时期 答案:B

 
2

   []
4.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什么时期能够实现( )
  A.封建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25.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限制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本主义社会的绝对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D.现代化大工业生产 答案:B

 
26.“个人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
  A.《资本论》
  B.《共产主义原理》
  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D

 
27.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提出是在( )
  A.1945年
  B.1949年
  C.1957年
  D.1958年 答案:B

 
28.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 答案:B

 
29.当代我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个性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特长教育 答案:B

 
3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答案:A 
3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答案:C

 
32.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属于( )
  A.政治素质教育
  B.身体素质教育
  C.道德素质教育
  D.思想素质教育 答案:C

 
1.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 )。
  A.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
  B.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道德素质教育
  E.思想素质教育 答案:ABCDE

 
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美育
  B.德育
  C.体育
  D.智育
  E.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ABCDE

 
3.贯彻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有( )。
  A.实现教育现代化
  B.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C.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E.普及义务教育 答案:BCD

 
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
  A.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
  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D.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E.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答案:BCE

 
5.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要求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E.个人愿望与要求 答案:ABD

 
6.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评价作用
  B.选择作用
  C.协调作用
  D.导向作用
  E.激励作用 答案:ABCDE

 
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倡导社会本位论的人有( )
  A.福禄倍尔
  B.裴斯泰洛齐
  C.涂尔干
  D.赫尔巴特
  E.孔德 答案:CDE

 
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有(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取消社会分工
  C.共产主义制度建立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E.社会主义教育发展 答案:ACD

 
9.下列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关系的说明,哪些是正确的?( )
  A.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
  B.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
  C.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D.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E.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在实际中常常可以通用 答案:AE

 
10.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明,哪些是正确的? ( )
  A.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B.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全展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
  D.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
  E.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答案:BCDE
 
11.下列教育内容中属于政治素质教育范畴的有( )
  A.基本世界观教育
  B.国史国情教育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D.文明行为习惯教育
  E.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答案:BCE

 
12.同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是一种( )
  A.选拔性教育
  B.普及性教育
  C.基础性教育
  D.淘汰性教育
  E.发展性教育 答案:AD

 
13.教育目的制定应符合哪些方面的需要(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
  B.社会政治经济
  C.个人意志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E.教育改革 答案:ABD

 
14.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目的,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到( )
  A.五育均衡发展
  B.五育并重
  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D.培养学生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E.坚持全面发展,反对特长教育 答案:BCD

 
15.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思想,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B.心理素质教育
  C.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D.身体素质教育
  E.道德素质教育 答案:ABCDE

 
16.教育目的具体规定着( )
  A.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B.某类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C.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
  D.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
  E.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答案:AD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 )
  A.提高儿童生活待遇
  B.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
  C.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D.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解放
  E.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BCDE

 
1.教育

   []
目的是教育活动的____,也是教育活动的____。 答案:出发点和依据 归宿

 
2.教育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人的____作出规定;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____作出规定。 答案:社会性质和方向 身心素质

 
3.教育目的的作用包括____作用、____作用、____作用、____作用和____作用。 答案:导向 选择 激励 评价 协调

 
4.我国夏、商、周的学校教育,是以“____”为目的,而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____”的统治人才,以便“化民成俗”、“修、齐、治、平”。 答案:明人伦 建国君民

 
5.中国近代实行新学制之后,清政府学部于1906年规定教育宗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忠君 尊孔 尚公 尚武 尚实

 
6.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____”的教育宗旨。 答案:三民主义

 
7.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____的武士。 答案:无

上一页  

条件忠于国家

 
8.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____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答案:身心和谐发展

 
9.古罗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____家和____家。 答案:演说 雄辩

 
10.19.欧洲中世纪教育目的是培养虔信上帝的____。 答案:宗教人士

 
1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知识、体力与道德____的人。 答案:和谐发展

 
12.18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在教育目的上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推崇培养____、____的自由人。 答案:独立 自尊 
13.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方面,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____来确定,而个人本位论则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____来确定。 答案:社会需要 个人需要

 
14.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主要理论流派是____和____。 答案: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15.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有____、____、裴斯泰洛奇、____。 答案:卢梭 洛克 福禄倍尔

 
16.社会本位论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 答案:孔德 涂尔干 赫尔巴特

 
17.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____,是____的集中表现,所谓超阶级的教育目的是不存在的。 答案:阶级性 阶级意志

 
18.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____的客观要求。 答案:分工 现代大工业生产

 
1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____学说。 答案:个人全面发展

 
20.教育与____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答案:生产劳动

 
21.马克思认为,劳动能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____和____的总和。 答案:体力 智力

 
22.1957年,毛泽东同志根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生产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在《____》中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答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____、____、____等方面全面发展。” 答案:品德 智力 体质

 
24.199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认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____和____。 答案:建设者 接班人

 
25.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要培养的劳动者,既包括____劳动者,也包括____劳动者。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必然是一种新型的劳动者,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 答案:体力 脑力

 
26.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劳动者的____。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社会主义劳动者____的统一要求。 答案:具体提法 两种职能

 
27.素质教育的构成包括____素质教育、____素质教育、____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____素质教育、____素质教育。 答案:政治 思想 道德 身体 心理

 
28.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构成的。 答案: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1.教育目的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导向作用。教育目的规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依照教育目的,可使教育避免发展方向的失误。
  第二,选择作用。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了基本范围,保证了教育能够科学地对人类丰富文化作出有价值的取舍。同时,教育目的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
  第三,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它激励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第四,评价作用。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准绳,衡量实际教育活动与预定目的的偏差的,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作出调整,进行有目的地控制。
  第五,协调作用。教育目的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的成长。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即无论是何级教育何类学校,都要按照这个总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联系: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一定社会的教育要培养具有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为维护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人。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生产力不仅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也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要求。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目的的确定。
  第三,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是希望引起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预期变化。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确定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


4.简述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但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格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第一,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这一规定指明了我国教育的方向和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与价值。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
  第二,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规定,是对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检验教育质量高低主要看德智体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第三,

   []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方向性。
6.我国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一,端

上一页  

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贯彻教育目的,必须端正教育思想,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脱离实际的办学倾向,树立全面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第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既要搞好单项改革,也要搞好整体改革。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教育目的,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使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7.简述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育目的。   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目的,明确要培养劳动者,要培养的劳动者既要有社会主义觉悟,又要有文化科学知识素养,是又红又专的人才。为了培养出这样的人,必须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几方面教育,使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8.简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教育月的。   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简述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概念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10.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的发展,把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淘汰教育、选拔教育变成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教育。


11.素质教育的构成是什么?   第一,政治素质教育。我国目前德育中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国史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都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二,思想素质教育。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
  第四,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
  第五,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防病知识,使其健康成长。
  第六,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12.简述教育目的的构成。   教育目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作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13.为什么说大工业生产对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第一,大工业生产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适应这种生产的顺利进行,涌现出一系列新兴学科。这些新学科的出现和综合技术教育的实现,使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整个生产系统成为可能。
  第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条件,使劳动者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成为可能。


14.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大工业生产技术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要求打破工场手工业的旧式分工,但是,大工业在它的资本主义形式上再生产出旧的分工及其固定化的专业。这一矛盾完全是由资本主义本性造成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分工不仅没有促使工人解放,相反更使工人丧失了独立性,更加重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
  第二,大工业为缩短劳动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大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却延长了劳动时间和增加了劳动强度。
  第三,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为劳动过程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创造了物质基础。但资本主义制度却使劳动过程中的智力与体力进一步分离和对立。


15.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要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要培养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劳动者,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造就这种新型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理想要求。
  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劳动者的具体提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社会主义劳动者两种职能的统一要求,即社会主义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是合格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是接班人。


16.贯彻教育目的,为什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   第一,教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和时代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或看法。它主要表现为教育指导思想如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等和各种教育观念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来自于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实践,任何教育实践活动也都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无论自觉或不自觉,教育工作者总是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或影响自己的工作。
  第二,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由于教育思想不够端正,直接影响到全面正确地贯彻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目的,造成我们的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试述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教育目的作为人才培养的要求,总是反映一定社会的需要,在不同社会中,教育目的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以“明人伦”、“建国君民”为目的。到近代,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和“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都体现看不同社会教育目的的不同性质和对培养人才的标准的不同规定。
  在西方,古希腊培养武士和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古罗马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欧洲中世纪培养虔信上帝的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上一页  

提出了培养知识、体力与道德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18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推崇的是培养独立、自尊的自由人。从19世纪后半叶起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美等国重视人格尊严与国家建设需要的统一;德国由于民族主义的倡扬,培养目标要求服从于国家需求。
  到了现代,“二战”前,在德、意、日等国,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占优势,出现了极权主义的教育目的,教育实质上成了培养侵略扩张的工具。战后,英、美等国是在“自由民主主义”的原则下,培养“能够使个人的尊严与独立,同国家、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相互协调,并存的人”。
  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致力于人才培养中都把教育目的放在首位,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一切教育之中,没有目的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试述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人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生产力中知识技术含量越多,越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将使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现实。
  第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人在政治、经济、教育上实现平等,体脑差别逐渐消失,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共产主义社会更为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发展的高水平,使全面发展得以彻底实现。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论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解放,还是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提高社会生产,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个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
是什么?   第一,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工场手工业把一种手工工艺分解成精细的工序,每个工人只从事某一工序的生产,导致工人身心发展被分割、,造成片面畸形发展。
  第二,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现代大工业生产对个人全面发展提出客观要求。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造成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要求人必须体脑结合,全面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机器大工业尽管迫切要求个人全面发展,并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但是,大工业的资本主义形式却阻碍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它不断生产旧式分工,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和强度,加剧体脑分离与对立。
  第四,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关系高度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构成的。
  第一,“五育”之间既不能互相替代,又不能分割。说它们不能替代,是因为各育之间是有区别的,每一育都有其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每一育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不同的。说它们不能分割,一方面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每一育中都包含了对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存在看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第二,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部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是实施各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正确的审美观点既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又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状况;劳动技术教育更离不开必要的知识基础,离不开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因此,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构成统一i整体,从各方面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第三,根据各育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要避免忽视某一部分或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的错误做法,要坚持“五育,,并重,使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五育”并重并不是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学生可以而且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评述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试述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第一,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就是个人智力、体力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在个人自我素质(德智体)发展的同时,会做各种工作。素质教育正是以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人的各种素质。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目标,使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把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淘汰教育、选拔教育变成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觉得教育原理第八章思考练习题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小学教师考试试题,美术教师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