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日期:11-07 20:50:32| 语文教学设计|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鸿门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3)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过程与方法:(1)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分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典型的细节描写;(2)通过阅读人物传记,掌握归纳人物个性及与历史事件的关系的能力;(3)体会学习叙事线索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分析项羽失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2)正确评价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目标:
1、 结合工具书通读全文,扫清语言、文字上的障碍,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
2、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和《鸿门宴》的故事背景。
3、 提问并思考。
(1) 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 阅读第一段思考:刘邦与项羽的矛盾因何而起?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这是一场宴会,美酒与佳肴,欢笑与舞蹈,掩饰着凶险与阴谋;这是一场战斗,忠诚于被判,机智和勇气,演绎出有关生死的惊心动魄;这是一部大片,刀光和剑影,明争与暗斗,上演着改写历史的生死时速;这是一段历史,成功与失败,悲壮与苍凉,诉说着无情与沧桑!这就是经典历史故事 《鸿门宴》。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
1、 通过学生齐读、个别读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2、 播放朗读录音带,学生正音辨形。
3、 背景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通过工具书了解到的有关司马迁、《史记》的知识和《鸿门宴》的背景。教师总结概括。
司马迁:
《史记》:
4、 回答课前预习的问题(1)(2)。

三、串讲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课文,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合作,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并标注疑难点。
小组提出组内疑难点,教师引导大家一起释疑解难。
串讲翻译的过程中同时梳理文言知识:
(一) 通假字
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坐——座: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
山东:古指()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非常:古指意外的变故。今为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河北:古指黄河以北地区。今指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河南:古指黄河以南地区。今指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婚姻:古谓儿女亲家。今指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三)词类活用
1.名问用如动田:
(1)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2)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3)籍(登记,动词)吏民。
(4)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干。
(5)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6)道(取道,动向)芷阳。
2.形容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2)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4)交能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5)樊哙侧(使……斜侧着,使动)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1)君为我呼人,吾得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之。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3)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4)头发上(向上)指。

四、特殊句式
1.数词作谓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1)客何为片?(何为——为何)
(2)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3)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4)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3.介词结构后置:
(1)具告以事。
(2)贪于财货。
4.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亚父者,范增也。
(4)夺顶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省略句:
(1)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2)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3)奉卮酒为(省略“之”)寿。
(4)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6)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6.被动句:
(1)珍宝尽有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吾属今为之虏。
  五、偏义副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六、固定向式
  1.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2.孰与:与……相比,淮……? 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3.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4.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5.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6.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问。如:“何辞为”。

四、初步探究
1、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思路。讲述鸿门宴的经过(复述故事)。并为每一部分情节加上小标题。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讨论并明确:
第一部分(1-2段):宴会前。主要写了五件事:
[板书: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   范增献计     夜访张良   刘邦定策   项伯说情]
第二部分(3-4段):宴会上。谢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三起三落:
[板书: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第三部分:(5、6、7段)宴后。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
[板书: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    张良留谢    诛杀无伤]
    小结: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告密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开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可以说是一个动人完整的故事。

[1] [2] [3]  下一页


觉得《鸿门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设计   鸿门宴 教学 ,语文大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