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孟子》两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11-07 20:51:29| 语文学案|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孟子》两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方面的资料,


 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  
2、学习孟子说理论正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4、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忧患意识;体会孟子的人才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一)、课文导读:
导语:电视剧《雍正王朝》塑造了雍正这样一个勤政为民的皇帝形象,主题歌最后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讲的是老百姓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可以说人民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也是无穷尽的。爱民的人,民必爱他。除了雍正皇帝,历史上勤政爱民的皇帝也还很多,像康熙、汉武帝、唐太宗等。唐太宗李世民曾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民众的巨大作用。这一道理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论证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作家简介。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  轲     , 战国     时期鲁国邹人。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   仁政  ”的学说,还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背景资料。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一书,全书七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名著,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品性修养。全书富有哲理性、雄辩性、鼓动性,行文排比气势充沛、比喻新颖独到等,是其基本特色。这些特色在《<孟子>两章》里均有体现。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米粟(   sù )   亲戚(   qī)   失道寡助(guǎ) 亲戚 畔之( pàn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池:古义 护城河 今义 池塘    去:古义  离开 今义 到……去    委:古义  放弃 今义  委       任  
    亲戚:古义 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所以:古义 用来  今义 借此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     
利                                       以
兵革非不尖利也:   锐利                 以天下之所顺:    用       
     5、翻译下列句子。
①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器装备的精良 。       
②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 。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请学生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疏通文意,注意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
七里之郭: 外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巩固     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威天下: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多助之至: 到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2、整体感知课文:请学生将课文划分为四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1句)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第2、3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1] [2] [3] [4]  下一页


觉得《孟子》两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学案   ,语文大全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