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呐喊》、《彷徨》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阿Q正传》、《呐喊》、《彷徨》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日期:11-07 20:39:31| 语文备课|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阿Q正传》、《呐喊》、《彷徨》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方面的资料,


   《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作品。写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之间,最初分章刊登于北京《晨报副刊》(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第一章发表于“开心话”栏,开头讽刺考证家的那些近似滑稽的写法,就是为了切合这一栏的题旨;后来鲁迅越写越认真,从第二章起便移载“新文艺”栏。以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阿Q正传》的问世,在当年的中国文坛上几乎拔地卷起一股“阿Q旋风”。人们争相阅读这篇思想深邃、人物奇崛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其热度和广度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王冶秋在《“阿Q正传”──读书随笔》中说:“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二为一;第九遍:又一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四舍;第十一遍:扩大到全国;第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国土;第十三遍:你觉得他是一个镜;第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
一、《阿Q正传》结构分析
(一)故事为主、相对独立。
通篇小说由许多故事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有一定联系,而每个故事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若干个故事串成一个阿Q的大故事,展现了将到而立之年的阿Q在赵太爷的巴掌下,失去了姓赵的资格;在赵秀才的竹杠下,失去求婚和出卖劳力的机会;在辛亥革命中,又在假洋鬼子的 “哭丧棒”下,失去参加革命的幸运;最后在把总老爷的屠刀下,失去生存的权利的悲惨生活遭际的故事。既吸取了中国古典小说以故事为中心的结构特点,又和古典小说的纵切面式结构有些不同:第一、二、三章是横切面式,第四至九章是纵切面式。
(二)单线发展、有藏有露。
小说第一章是序幕,考证阿Q的姓名、籍贯,表现他的社会地位。第二、三章是开端,展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第四、五、六、七、八章是发展部分,其中四、五、六章表现了精神胜利法所无法解决的两大人生问题,七、八章则描写精神胜利法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第九章是高潮和结局部分,描写精神胜利法造成“大团圆”的悲剧。
整篇小说以暴露阿Q自我意识完全丧失的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为重点,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江南农村未庄为背景,以阿Q中年时期的活动为线索来安排结构。在阿Q命运悲剧的单线发展过程中,集中选择了阿Q生活道路上的三起四落:赵太爷的巴掌使他失去姓赵的资格,闲人的打骂使他变成“虫豸”,而调戏小尼姑使他取得绝对的胜利;赵秀才的竹杠使他失去求婚和出卖劳力的机会,但进城偷窃却使他全面恢复名誉;革命到来使阿Q感到新鲜和兴奋,但是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却使他失去参加革命的幸运,最后把总老爷的屠刀使他成了冤死鬼。在这三起四落中,有两次是关键的转折点:第一次是“恋爱的悲剧”,他给阿Q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第二次是“不准革命”,它是阿Q生命的转折点,它宣告阿Q在未庄已经成为多余人,等待他的只有“大团圆”的悲剧结局。
为了突出阿Q这个主人公,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小说在结构上注意讲究有藏有露。跟阿Q有密切关系并且能够充分体现他的性格特征的故事,就用露的手法表现,否则就用藏的手法表现:阿Q在未庄的活动情况用露的方式展开,而在城里的活动情形则以藏的方式处理。在人物的设置方面也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除了阿Q这个主人公之外,其他的陪衬人物可以分为四类,即1、统治阶级人物(赵太爷、钱太爷、赵秀才、假洋鬼子等)2、帮闲阶层人物(赵白眼、赵司晨、地保、酒店掌柜、邹七嫂等)3、被压迫阶层人物(王胡、小D、吴妈等)4、最低阶层人物(小尼姑、老尼姑等);他们都围绕在主人公阿Q的周围,根据表现阿Q的性格特征的需要而出场或退场,而他们自己的具体活动则以藏的方式来处理。
(三)穿插议论、环环相扣。
虽然小说不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但是在小说中却有一个时隐时现的“叙述者”(第一至四章是全知叙述者,第五章是以阿Q的观点叙述,第六章是以未庄人的观点叙述,第九章先是以阿Q的心理感觉和目光观察来叙述,最后全知叙述者再次出面讲述故事的尾声)。这个“叙述者”像是命运的预言家、先知和智者,他对阿Q、未庄、革命及其民族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了然于心、无所不晓,因此能够在作品之中指点读者,为读者作说明、加按语、发议论,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叙述者”在故事之间所发表的一些议论虽然属于非情节因素,但是由于它们跟小说的艺术描写部分水乳jiao融地交织在一起,也就成为了小说情节发展的有机部分。
第一章的“序”,以议论为主,属于杂文笔法,但却和整篇小说浑然一体,毫无不协调之感,而且不像其它小说的序那样可以删去无妨;如果它一旦删去,就会成为残缺不全的作品。“序”中批判了孔子的“正名”论,反击了封建文人林纾对白话文的讥笑,讽刺了未庄人们长期在封建制度统治下所形成的上尊下卑的等级观念(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揭示了阿Q的社会地位,嘲笑了胡适的历史癖与考据癖。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写到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之后才出了名之后,有段议论(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再次讽刺了未庄人们长期在封建制度统治下所形成的上尊下卑的等级观念。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开头就议论(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另另,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然而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运用反语鞭挞阿Q的“精神胜利法”,并且借题发挥地将矛头指向“中国精神文明”,显得寓意更加深刻。然后又有关于女人的议论(即此一端,我们便可以知道女人是害人的东西。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以反语讽刺了把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和责任都归于女人的荒谬观点。

[1] [2] [3]  下一页


觉得《阿Q正传》、《呐喊》、《彷徨》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备课   阿Q正传 资料 ,语文大全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