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短篇小说选读》之《墙上的斑点》 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高二选修)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之《墙上的斑点》 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高二选修)
日期:11-07 20:41:08| 语文教学设计|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之《墙上的斑点》 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高二选修)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3、学习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4、分析心理描写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对本篇小说中人物心理的揣摩,体会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2、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仔细体会本篇小说叙述角度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三、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含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教学重点】 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也成了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今天,我们来赏析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看看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有什么不同。 
二、简介伍尔夫及意识流小说 
教师可以根据扩展资料中的相关内容来简介作者及意识流小说。重点可放在对意识流小说的介绍上。 (PPT展示)
三、初读小说,整体感知 
提示:这是一篇很奇特的小说。女主人公冬日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她反复猜想着它是什么,于是无数“无意识的幻觉”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显示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流动。作者一贯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客观世界在人的心理意识中的反映,表现感情、感觉、联想、想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艺术主张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是谁?
“我”
(二)“我”是谁?
讨论、交流:从小说的叙述来看,“我”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像力非常丰富。
(三)《桥边的老人》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墙上的斑点》也是第一人称,你认为是有限视角还是全知视角?
讨论:应该界定为全知视角。因为这篇小说带着极强的主观性,坚决地拒绝他人参与,没有他人视角和其他思想存在的可能。
(四)这篇小说,“我”叙述了什么内容?
可能出现的讨论:
1、这篇小说没什么内容,根本没有情节,没有故事。
2、整篇小说就像一个百无聊赖的女人坐在椅子上傻傻地瞎想,思绪飘到东飘到西,她的思绪是没有规律的,她的思绪就是小说的内容。
3、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规律,她是对墙上的斑点进行猜测。由猜测引发的思绪就是小说的内容。
(五)这是一篇反传统的小说,它抛弃了传统小说的三要素,而是以她对墙上的斑点猜测为主要内容,这正表现了伍尔芙的小说理论:
(PPT展示)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
四、再读小说,体验内容
《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创作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它描写了主人公从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作者通过描述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篇小说,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么两个问题。(并且做出标记)
思考1:小说对“墙上的斑点”有几次推测。每次产生了什么联想?  
思考2:“墙上的斑点”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思考1,请同学们回答,每回答一次可点击一次。(可以在同学们回答之后展示) 
1),确定哪一天看到斑点 
冬天炉火、城堡红旗、红色骑士骑马上山坡 
2)、好像是钉子的痕迹 
贵妇人肖像画、以前房主、铁路郊外别墅 
3)、太大太圆,又不像钉子 
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快速、来世 
4)、可能是玫瑰花瓣 
特洛伊城、莎士比亚、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伦敦的周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凸出在墙上 
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学者 
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 
树、树的生存 
明确思考2:“墙上的斑点”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A,这一斑点是蜗牛或别的什么,在小说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客观事物“蜗牛”充当了“我”意识转向的契机(结),使得“我”把表面上那些互不相关的零碎的思绪连成一体。 
B,以一个原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的,这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的结构形式,课文中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在结构上是作者引导读者进入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支点。作品的所有线索都,严谨有序,作者的联想从“斑点”出发,展开叙述,再返回斑点,再弹出思绪,像一个花瓣又回到斑点,六次联想,就像六个颜色不同的花瓣,“斑点”像花蕊,又像花托,把种种不相关联的思绪串联或叠加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研读小说,探究小说写法上的特点 
(一)、简介意识流小说
什么是意识流?意识,头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包括回忆、幻想、思想、各种感觉、印象,“意识流”是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家借用这个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意识流”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 
意识流小说家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认为现实生活是表面的,而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引起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不可界说的内在精神”则是真实的,因此他们强调“内心真实”,展现的是人们的内在精神,从而折射现实生活。这一方面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时代的产物。意识流小说的兴起归于社会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在一个动荡不安、矛盾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遭到极大的破坏,人们的自尊与自信每况愈下,而人的孤独感和异化感却与日剧增,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一个最根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着重表现西方人的复杂心态与悲观情绪,从而折射出社会生活的现实。 

[1] [2] [3]  下一页


觉得《外国短篇小说选读》之《墙上的斑点》 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高二选修)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设计   短篇小说 教学 ,语文大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