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日期:11-07 20:48:53| 语文教学设计|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资料,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中学   陈德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大意(3)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狂的心境,学习作者身处逆境而乐观豁达的情感。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语感;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课文诗情画意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旷达微妙的心境。

教学设想:安排1课时。诵读促进理解;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

一、复习古词,导入课文
1、《劝学铭》(陈德简)
语不在多,有理则名; 文不在深,有道则灵。 斯是学科,惟吾义馨。 春花傍草绿,秋月吻菊心。谈笑有高朋,往来无愚丁。可以调素养,阅典经。无歪风之乱耳,无游戏之劳形。东方学满庐,西洋术罗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仿刘禹锡《陋室铭》)

2、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次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 !

二、走近苏轼,了解背景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1岁时中进士。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元丰二年,43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涉嫌被贬黄州任



团练副使。(本文即是在第二年写的)八年之后,旧党司马光为相,召苏轼回京,继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旋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等地。绍圣元年,新党复政,又以“讥讪先帝”为名贬苏轼至英州。其后一贬再贬,直到以琼州别驾身份流落海南。宋徽宗即位后,才将他召回,次年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与父洵、弟辙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关背景  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写《记承天寺夜游》 。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
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遣。我们不妨来一起耐心寻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1)读准字音:  水中藻(zǎo)荇(xìnɡ)柏(bǎi) 
                      (2)读出节奏停顿:一般诗以音节为单位,文以意义单
2、参注译文  (1)独立口译,标记难句。(2)合作交流
                      (3)教师巡回指导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念,想;遂,于是,便;  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②相与步于庭中。相指代第一人称
           “我”。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原
           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
           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睡觉,跟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如同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啊。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清叙事要素(2)概括全文大意(闲人于原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在承天寺中庭观赏月景。)





四、研读揣摩,品味课文
1、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

2、为何寻张怀民?心有灵犀,”同是天涯沦落人“

3、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月色?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清新、空灵、淡雅、皎洁 的月色

3.“夜游”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起伏变化?
欣然—无与为乐(微憾)—遂(不假思索中的激动)—寻(急切访友的心意)—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相与步(平和从容)

[1] [2] [3]  下一页


觉得《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设计   承天寺 教学 ,语文大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