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日期:11-07 20:50:32| 语文教学设计|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意象”、“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具体含义和鉴赏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对简单诗歌作品进行赏析;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   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能运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的方法对简单诗歌作品进行赏析;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讲授式教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讴歌壮丽山川、英雄气慨、崇高理想。在漫长的历史中,诗词潜移默化,对于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古诗词大家并不陌生,从幼儿园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随口都能念几首,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我们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参考: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意象(有意味的形象);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意象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意象,揣摩情意
   意象,不仅是有意味的景象,也可以是人物形象。我们再来看一首诗。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明确:“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2、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朗读提示: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 
3、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那么,本诗的鉴赏是否到此为止了,杜甫为什么要如此叹颂诸葛亮,我们除了解读意象,揣摩情意,我们还有什么样的途径去深一层地探究诗人创作诗歌的情感?  
明确:知人论世。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1] [2]  下一页


觉得《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 ,语文大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