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一剪梅》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一剪梅》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日期:11-07 20:39:31| 诗词鉴赏|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一剪梅》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方面的资料,


 一、诗画导入 
1、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2、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3、(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让我们共同欣赏《一剪梅》。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首先我们先简单的回顾关于作者李清照的一些文学常识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1、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 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 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
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2、 写作背景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三、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1、学习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品读诗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剪梅》的配乐朗诵,同时请同学们在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诵读节奏。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翻译诗文。
3、学生齐读诗文,屏显《一剪梅》译文。
译文: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
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
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思,分成两处闲愁。
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却又上了心头。

四、研习新课
(一)对比《如梦令》和《一剪梅》,明确诗歌写作背景及前两个时期诗作特点
2、那我们感觉这首词和之前我们赏析的《如梦令》感觉有什么样的不同呢?(范读、屏显)
3、思考1: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师找同学作答并总结分析: 
(启发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景物时令、作者年龄、感情基调)
(1)从所写诗歌的意象分析,此时景物显示。
景物时令——前写夏景(误入藕花深处),后写秋景(红藕香残玉簟秋);
(2)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屏显写作背景。
作者创作如梦令应为女词人18至20岁左右的少女时期,而一剪梅应为词人的少妇时期,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 
(3)景情结合,情景交融,那么两首诗包含的感情有何不同呢?
       前愉快开朗(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后面少妇时期则有着很深的惆怅,愁思。相思之愁。(细腻深婉)      
感情基调——前期愉快开朗,后期细腻深婉。
那么这种相思之愁到底是怎么通过词人的词作表达出来的呢,我们具体来赏析一下。
(二)清理思路、赏析意境 (意象美,意境美)
宋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象征之一,人们在评价词的时候,以有意境为最高的标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词的意境。那么意境的分析是通过?(意象)达成的,
红藕香残玉簟秋
1、我们来看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说的是?
生答。(荷花已经凋谢,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
2、大家看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hàn dàn荷花)香销翠叶残”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那么二者相比怎么样呢?(学生自由发挥。)
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萧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1] [2] [3]  下一页


觉得《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一剪梅》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诗词鉴赏   散文 诗歌 ,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