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篇宋代说理散文看议论文中叙事的特点(人教版高二必修)

从四篇宋代说理散文看议论文中叙事的特点(人教版高二必修)
日期:11-07 20:39:31| 语文教学论文|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从四篇宋代说理散文看议论文中叙事的特点(人教版高二必修)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方面的资料,


 从四篇宋代说理散文看议论文中叙事的特点
谷城县二中  胡卫忠

写议论文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来,才有说服力。论据可以是被大家公认的道理,更多的是客观事实。议论文中事实的叙述与记叙文不同,有其更严格的要求。下面就四篇宋代说理散文来看议论文中叙事的特点。
一、《六国论》叙事特点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本文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论点。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分析了大量事实。而在事实叙述上,作者的语言是非常精炼的。比如,在论述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时,作者各用了三句话,就把三个国家灭亡的过程叙述清楚了,说赵国,“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三句话从赵国的优势说起,然后逐渐从优势转为劣势,以至于灭亡,最后指出其失败的原因是“用武而不终”,回应了中心论点。
本文的叙事除了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论证中,为了证明“赂秦”策略的错误,作者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祖先与子孙对比,孰是孰非,显而易见。在描述中作者对“赂秦”策略的批判意味是很强的。再比如,为了证明“义不赂秦”所造成的战略优势,用“食之不得下咽”来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二、《游褒禅山记》的记游详略得当,与后文议论照应,结构严密。
文章前半部分记游,后半部分谈道理,记游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本文与一般游记不同,记游并没有着眼于写景,而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紧扣这两个观点,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比如,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而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而在第二段中,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作者中途退出,想起所见奇景,心生悔意。由悔而开始反思,“于是余有叹焉”,得出了结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在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时,山、院、洞点到即止,而对仆碑文字进行了特意地描述,根据观察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在第四段中,作者又深入地思考,得出了结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全文的记游与议论前后照应,体现了结构严密的特点。
三、《伶官传序》叙事起伏跌宕,对比蓄势。
文章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但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的传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在叙述上,作者注意了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整个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很有厚度。
“晋王三矢”故事叙述相当充分,笔势则比较平缓;等到摆完这个生动事例之后,便立即用繁弦促节把文章推向高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这两个长句,一扬一抑,大起大落。前者好像驾机起飞,直指长空;后者又似高山坠石,一落千丈,这就形成了全文中一个很有声势的大波。两个长句分别用“可谓壮哉”“何其衰也”两个分句感叹作结,遥遥相对,使人感到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对庄宗扬和抑的对比度越大,便越能证明作者所要宣扬的道理。文章篇幅虽小,叙事波澜起伏,在大起大落中引出了深刻的教训。
四、《石钟山记》描写逼真,感慨之由。
文章的记游部分,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从整体上说是记叙,但其中又有不少描写,叙事、描写交相烘托。夜游石钟山的一段记叙,既贯穿了考察的完整经过,又通过对怪石鸣禽的逼真描写渲染环境气氛,让人“心动欲还”,唯恐避之而不及。
本段中的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很有特色,如生动的比喻(明喻,如:“声如洪钟”、“如猛兽奇鬼”、“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如钟鼓不绝”、“如乐作焉”。暗喻,如:“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形象的拟人(“森然欲搏人”),贴切的拟声词(“铿然”“硿硿焉”、“磔磔”、“噌吰”、“窾坎镗鞳”)。作者对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让人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使读者同作者与舟人一样“心动”、“大恐”。
此处逼真的描写有其特殊的用意。首先紧扣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巧妙地对课文第一段的疑问作答。其次,为后文士大夫不肯夜泊绝壁之下而“莫能知”作注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烘托出自己亲身探访的不易,这样就更有利于为末段的议论提供事实依据。作者以自己的目见耳闻和切身体会,得出了最终的结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从以上四篇宋代说理散文来看,议论文中的叙事有其更强的针对性。叙事是为议论作铺垫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观点选择材料。为了服务观点,我们的叙事要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意识,就要用概述的方法截取材料,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情节上。
 


觉得从四篇宋代说理散文看议论文中叙事的特点(人教版高二必修)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教学论文   议论文 散文 ,语文大全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