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定风波》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日期:11-07 20:40:16| 语文学案|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定风波》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方面的资料,


 《一、课前预习
(一)经典回顾
1、作品回顾
A级目标:背诵高中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你认为最富哲理的句子,并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每篇文章反应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B级目标:在A级目标的基础上,再能够背诵初中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并写出其中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



C级目标:结合初高中学过的苏轼的作品,以年代为序,看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什么变化?


2、作家回顾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          ”,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并与          、          、
          一起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门四才子为:          、          、          、          。
3、文体回顾
词,作为诗歌的一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按照字数大致可分为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          ,五十九至九十字为          ,九十一字以外为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词按片数分为:          、          、          、          。宋词在风格上分
          和          两种,前者代表人物是苏轼,陆游,岳飞和辛弃疾,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周邦彦,晏殊,秦观和李清照。
(二)课文导学
1、朗读本词,将不懂的字词作上标记,与同学一起讨论,若再不能解决在课堂上一起来解决。
2、词的小序、上阕、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3、请参阅71页前的“模块预览”,看苏轼是如何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



(三)助读素材
1、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2、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认识到自己和朝廷权贵们已经是“肝胆非一家”。所谓使人追求的“浮名浩利”,对他来说已经是 “鹤骨霜髯心已灰”,只能劳神费力,再没有什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穷猿已投林,疲马初解鞍”。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二、学习目标
1、正确诵读诗词
2、理解把握本词所运用的写作技巧
3、准确把握、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
1、试在原诗上划出朗读的节奏。


2、找出词中你认为最好的句子,并能说出它好在哪里?



3、本词中作者写了一场自然界的雨,也写了自己遇雨后的态度,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请找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看诗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四、当堂反馈
读下面的苏轼的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    夜归临皋 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②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③ 恨,感到缺憾。营营,为名利所纷扰。④ 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1] [2] [3]  下一页


觉得定风波》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学案   ,语文大全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