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
日期:11-07 20:40:16| 语文解题技巧|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解题技巧方面的资料,



广铁一中 陈暾
通讯处:广东广州铁路第一中学  邮编:510600  电话:13710389386

【摘要】高考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本文阐述了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
【关键词】文章阅读    方法     技巧     步骤
2004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历年来高考对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考查是在第Ⅰ卷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04年考查考点是: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依据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内容,特别是针对题型特点,本文对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
进行了探究,现阐述如下:

首先要熟悉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基本情况。
第一,了解试题选材特点。一般来说,此类文章选材范围广,内容新。选材以反映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为主,例如,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环境保护、生命科学、考古科学、人类文化等。1992年高考的“中微子”,1993年高考的“生物降解”,1994年高考的“四角龙”,1995年高考的“外星人”,1996年高考的“新型造纸厂”,1997年高考的“颅脑与肠脑”,1998年高考的“转基因作物”,1999年高考的“冬眠动物”,2000年高考的“降低光速”2001年的“铜奔马正名”,2002年的“沙尘暴”2003年的“ 全球变暖的危害”等都属于这类文章。
第二,熟悉考题干扰设置方法。
   1.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即所设置的选项不是从全文主旨去理解内容,而是背离主旨,抽取只言片语,组合成貌似正确的理解,误导考生作出错误选择。
   2.混淆范围。
命题者常夸大的是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任意扩大概念外延等,引诱考生落人圈套。例如1997年高考题第21小题的D选项就可以说是有意混淆了范围的大小。因为原文第二段说“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肤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而D选项说成是“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显然是把“肠脑”的概念范围缩小了许多。
 3.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例如1998年高考题第25小题的A选项就是用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已经推广种植的品种概括了在实验室种的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
4.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5.因果颠倒。即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如1999年高考题18小题B选项就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因为原文第二段指出“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离子排出心脏细胞时,心脏就舒张”,这是所有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的“心脏工作原理”,而B选项却把它说成是“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6.误划类别。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7.无中生有。即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例如,1999年高考题第20小题的B项“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就是如此。因为从原文第二段看出,科学家们认为传统的关于冬眠的奥秘的解释,只是没有触及冬眠的根本原因从而推测冬眠最终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科学家的新发现只能说明他们的认识深化了一步,并不能说明他们怀疑或否定传统的对冬眠奥秘的解释。 
8.偷换概念。这种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比如1999年高考题,第17小题的B选项,是因为偷换了概念才错的。因为原文第一段是说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而B项偷换成了“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此外,还有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已然、未然有意混淆,衍生他意,错误整合等都是常见的设置方法。
其次,熟悉掌握文章内容、获取文章信息、根据文章内容或信息进行推断的方法
  一、借助逻辑常识,准确掌握文中的重要概念,掌握文章内容。
      1.要了解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主要存在以下五种关系: ① 同一关系 ②属种关系③交叉关系 ④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 
      3.还要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4.概念要明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或转移偷换。 
     二、借助语法常识掌握文章内容
      1.确认指代词的含义。
    常用的指代词如“这”“那”“这些”“那些”“它”“它们”“此”等,作者为了行文简洁,常用这些代词替代文中的各种信息、观点、例证等,依据沿境选取最接近代词的句子或内容,确认每一个代词的含义,并弄清不同代词之间的关系,如并列、交义、包容等,才能正确认定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观点。指代多是承前指代,如果把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可以读通的一般是所代的内容;有时指代的内容比较多,代人原文都可以读通,甚至能够理解通顺,就应该考虑最接近代词的内容,还可以与本段小沦点对照,选样最接近论点的内容。如果指代内容含有修辞手法,就须推知修辞的具体含义。
2.分析理解长句
  自然科学类文章多用有复杂附加成分的长句,—个句子中压缩了大量的内容,如—种事物或事理的时间、范围、性质、状态等,或用多个句子作修饰限制成分。这些长句往往是我们理解全文的障碍,也是命题人设置考点之处。理解长句的有效方法,是分主谓宾定状补,分解句子的内容成分,分成不同层次,化大小。先提取主干,确定主谓宾,因为它们是句子的中心;然后确定提取状语,注意每一个状语的位置;再确认提取定语,注意定语的排列次序,句子强调的内容往往是靠近中心词的部分。分解长句一般采用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办法,在分解句子的基础上,把握各层次的含义,从而理解句意。

[1] [2] [3]  下一页


觉得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解题技巧   自然科学 文章 技巧 ,语文大全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