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其二)(鲁人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其二)(鲁人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日期:11-07 20:48:53| 语文学案|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其二)(鲁人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方面的资料,


 
二、 分析教训意义
活动:朗读6、7小节,回答问题。
问题1:说到请愿的意义,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赞扬,而鲁迅对徒手请愿是什么态度?你怎样理解?


问题2:作者引用陶渊明的诗,用意何在?



问题3:作者怎样评价烈士死难的意义?




全文小节(自己总结一下收获吧!)

   

【课堂检测】(试试身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7-11题:
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一是当局者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 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找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7.在第①段 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竟至  竟会  竟能B.竟能  竟至  竟会
C.竟会  竟至  竟能D.竟能  竟会  竟至
8.在第②段中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内容是(2分)[    ]
A.中国女子办事B.少数中国女子办事
C.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D.中国女子办事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9.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分析正确的选项是(3分)[    ]
A.主语是“这一回”,谓语是“互相救助”,宾语是“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主语是“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谓语是“压抑至数千年”,宾语是“明证”。
C.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
D.是二重复句,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10.对文中第③段理解正确的是(3分)[    ]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11.对文中第④段理解正确的是(3分)[    ]
A.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疚。B.呼应前文“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C.言已尽而意未穷,直接并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暴行、流言的激愤之情。D.“说不出话”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
12.下列对“中国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A.“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B.“中国人”指为反动统治效力的走狗文人。C.泛指所有中国人D.指一切反动、腐朽、没落势力的代表人物及其走狗。
二、填空简答题:(22分)
1.鲁迅,原名_____,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叫______,他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散文集一部叫______。(5分)
2.《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了______时陶潜的四句挽歌是“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这四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1分)
鲁迅引用此诗有______之意,寄托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深挚感情。
3.默写课文的第二部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__________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6分)
三、阅读下列几段话,回答问题:(15分)
①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③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④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1.文①中加点的一句话要看鲁迅哪两篇文章才能清楚了解?(2分)
2.文②中“伟大”“伟绩”“武功”的意思怎样理解?(6分)
3.文③中“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人?(2分)
4.文④中划线部分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四、作文:(30分)
以“一个物件引起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字数在七百字左右。(提示:文章记叙的是往事,可以用睹物思人的倒叙方法写开头,之后再按时间顺序写;必须以某一物件为线索,贯穿全文;应有明确的中心,不应是随心所欲的回忆。)

附相关材料:(多读多得,读书就有收获!)
          杨荫榆的晚节(记念刘和珍君)
杨荫榆,在鲁迅笔下,是有名的反角,盖因女师大风潮之故。 
  《鲁迅全集》注释给她的定性是——“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奴化 
  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多少年来,她一直背负骂名。固然,这骂名 
  是该背的。 
   
    但这就是杨荫榆的“全人”吗?杨荫榆就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 
  柱上吗? 
   
    且看杨绛先生关于杨荫榆的一段记述: 
   
    日寇侵占苏州,……三姑母住在盘门,四邻是小户人家,都深受 
  敌军的蹂躏。据那里的传闻,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责备 
  他纵容部下奸yin掳掠。军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还他们从三姑母四邻 
  抢到的财物。街坊上的妇女怕日本兵挨户找‘花姑娘’,都躲到三姑 
  母家里去。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两个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不知用 

[1] [2] [3]  下一页


觉得《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其二)(鲁人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学案   资料 ,语文大全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