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奇妙的克隆》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11-07 20:48:53| 语文学案|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奇妙的克隆》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方面的资料,



课型:精读课    设计:     审核:         主审核: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分析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学习重难点:
同上1、  2、3、
学习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堂研讨
1、再读课文,分析问题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5、比较鲫鱼克隆与多利克隆的重大区别:
  
6、揣摩语言,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


2、探究活动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 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辩论主题: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辩论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二、巩固延伸
1、试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    )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
  ③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    )
  ④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    )
2、(课内精读)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的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B照料,这些换核卵中………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 第1段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中的“一切准备”具体指什么?                              
                                                                              
2.“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一句中的“难关”一词如何理解?
                                                                              
3.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精选;精确;精密;精心;精致
 4.第三段中的前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6.试概括三段的段落大意。                                                       
                                                                     

[1] [2]  下一页


觉得《奇妙的克隆》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学案   教学 ,语文大全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