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走进新课程》学习体会(教学论文)

解读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走进新课程》学习体会(教学论文)
日期:11-07 20:48:53| 语文新课程|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解读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走进新课程》学习体会(教学论文)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程方面的资料,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于2001年秋季进入实验阶段,2002年秋季进一步扩大了实验范围,我区也进入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范围,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全面进入实验阶段,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2005年春季,也是我区课改首届初中毕业。课程改革从启动,实验到全面进入,教师将全部进入新课程,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原来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的教学活动变为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利用教材,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学习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如何呢?笔者就自己学习《走进新课程》一书的点滴体会在此谈谈。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如首页图解,现就三者关系阐释如下:
一、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应该理解新的教育理念,不应该用旧的观念看待新问题,也不能用新理念的一个观点衡量所有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胜任新课程所提出要求的教师角色。教师角色逐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去教师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达成和教学的结果,现在教师课前关注的是学生的可能反映与相应的对策,课堂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后多了反思与调整总结的环节。变为促进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组织者角色。世界上,不管什么活动,都必需有组织者,才能使活动有序进行。教学活动更是如此,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从教学的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教学活动要教师进行精心地组织,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有趣味,学得好,健康的成长。
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生活的引路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采用激励性、创造性、自主性、应变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以服务者、合作者(此文不谈)、引导者的角色出现,是否体现了“平等中的首席”,“情感上的药剂师”,“学习中的助手与合作伙伴”等先进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并深入其中加以引导,一位好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幽默、机智的语言来点拨学生,注意他们的情绪导向,作到引而不发,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巧妙地点拨,春风化雨,使学生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诱人境地,发挥好引导者的功能。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播者角色变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有时适时真诚的赏识,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撑点,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送去乐趣。赏识能让学生拥有成就感,使学生产生从困难坚定走向成功的信念。这样,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这个转变可以带来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师生关系起了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教师为主,学生服从,师生不能平等地交流,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对交流失去兴趣,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用真情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有益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和学生平等的研讨问题,自由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取向和性格特征。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尊,师生互爱。互尊把教师从“神圣不可侵犯”上请下来,不再“神圣不可侵犯”。互爱也把学生从“从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还其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再把学生看做是装载知识的容器,或攫取自然资源,从事物质生产的工具。而是把今天的学生当作国家和人类未来的主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三、教材是联系学生和教师教与学的桥梁。作为教师,应该理解教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对学生文化的全面提高起着综合的影响。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要用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才能用好新教材。教师通过理解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活动。传统教学认为教师只要把教材钻研透,把教材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只把教师传播的知识接受下来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在教材这一桥梁上不处在同一个层面。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材作为沟通师生教学的桥梁,学生利用教材学习,教师正确理解使用教材,师生同处一个层面。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是教与学双边互动,共同合作。教师借助教材这一桥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两主”关系在新课程改革中,它的位置有了明显的变化。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服务。因此,教师在理解使用教材时,就必须首先考虑学生学什么,教师要教什么,学生怎样学,教师要怎么教的问题。

[1] [2]  下一页


觉得解读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走进新课程》学习体会(教学论文)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新课程   教学论文 教师 课程 ,语文大全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