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三首(一)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词三首(一)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日期:11-07 20:50:32| 语文学案|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词三首(一)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方面的资料,


 第四课   词三首(一)
【自学指导】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苒苒(    )    颥(    )望        恁(    )
    虞(    )美人  雕栏玉砌(    )  眇邈(    )
    阑(    )干    迢(    )          乍(    )暖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残照当楼(    )
    (2)是处红衰翠减(    )
    (3)何事苦淹留(    )
    (4)争知我、倚阑干处(    )
    (5)小楼昨夜又春风(    )
    (6)凄凄惨惨戚戚(    )
    (7)如今有谁堪摘(    )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3.文学常识填空
    (1)词,是诗歌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        ”“        ”
“曲”“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词按字数的 多少分类又分成                  (58字以内)、         (59至90字)和         (9l字以上)三大类。
    (2)宋代词风可分为        派和        派。前者主要代表有        、        、        、周邦彦、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        ,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后者主要代表有        、        。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3)在词的发展史上,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        词的人,而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体叫        体。
4.名句填空
  (1)是处红衰翠减,                。惟有长江水,                。
  (2)问君能有几多愁?                。
  (3)                ,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合作探究】
 (1) 《八声甘州》的上阕没有直抒思乡之情,而是做了大量景物描写。作者所选的描写物象和所用的描写词语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对作者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
[答案] 作者选取的物象有“暮雨”“江天”“清秋”“霜风…‘关河”“残照”“长江”等,使用的描写词语有“潇潇”“凄紧”“冷落”“衰…‘减”“无语”等。这些物象的特点有二:一是大范围、大尺度,广阔辽远,切合“登高临远”所见所感。二是这些物象和用以描写它们的词语带有寒凉(潇潇暮雨、霜风凄紧)、肃杀(清秋、残照、红衰翠减)、空寂(冷落、无语)的色彩,制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这种景象和氛围与作者悲凉的心境相吻合,不但可以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也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
 (2)词的下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试描述抒情主人公“我”与“佳人”的心理活动。
   [提示] 抓住“不忍”“望”“归”“思…‘叹”“苦”“想”“愁”等词语分析。
    举例: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表现了登临所见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这里有两个形象:
“我”的望归:
    提示:感叹自己的漂泊,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且远隔的千里相望,以悬想佳人之思“我”,可见两地同心,感情缠绵悱恻,为情所苦。更见归思之切,直抒乡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
    “佳人”的望归:
    提示:她不但“妆楼颐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己丈夫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思妇几次把别人的船只误认为是丈夫的,几至神魂错乱、入痴入迷。  
 (3)  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思考: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
    [答案]  秋风,淡酒,征雁,黄花,梧桐,细雨。风寒心冷,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征雁、黄花又引发诗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二者都是愁思的象征)渲染,这份愁思已浓得化不开。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能带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和艺术享受。

[1] [2] [3] [4] [5]  下一页


觉得词三首(一)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学案   语文 ,语文大全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