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常见病因例说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文言文翻译常见病因例说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日期:11-07 20:50:32| 初中文言文|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文言文翻译常见病因例说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方面的资料,


  在中学教学中文言翻译主要是要求学生直译.但在实际翻译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准确地翻译出原文意思,下面谈谈主要病因,以治文言翻译常见的译病。
一、 古汉语文字知识欠缺致误。
(1)在文言文今译中,如果不明古义,容易凭字面含义来硬套在古文上。这就容易出现以今律古的毛病。
     例(1)追张仪不及。(《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追赶张仪,来不及了。
    例(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韩愈《师说》)
   [译文]巫师、医生、乐师、各种工匠,君子对他们不屑一提。
    例(3)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高启〈〈书博鸡者事〉〉)
    [译文]斗鸡的那个人是袁州人,一向无赖不讲理,不从事正常职业。
    例(1)未译出“及”的古义,即“赶到”“赶上”的意思。所以把“追赶张仪,追赶不上”译成“来不及”追赶,意思就不同了。
    例(2)误将“不齿”理解为今义“不屑一提”。其实古义这里是“不能并列”的意思。《汉书•陈胜项籍传》:陈涉之位,不齿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 颜师古注:“齿,谓齐列如齿。”
    例(3)“无赖”的古义是:无以为生,无所依靠。原文是表扬博鸡者,如果译为“无赖不讲理”的今义,便成了贬义,与原文基调相反,显然是不合理的。
(2)囿于常义。
    词常常是多义的,古文有多个义项解释。有些义项,古为常义,今则变成僻义,甚至消失了。所以在古文今译中,在首先考虑常义不能讲通时,就要考虑其它义项了。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王安石《伤仲永》)
   [译文]同邑的人认为他奇特出众,稍稍把他父亲当做宾客接待,有人还用钱币求他。
    例(2)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龚自珍《病梅馆记》)
   [译文]梅树的偏斜、稀疏、弯曲,又不是那些愚蠢的只求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力做得到的。
    例(1)“乞”字,古有两义,一是乞求,一是给予。《广雅》:“乞,与也。”《汉书•朱买臣传》:“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合葬。”李白《少年行》:“好鞍好马乞与人。”都是“给予”的意思。我国南方方言口语也仍保留“乞”的这种义项。此处也是给予义,而非请求义。正确的译法是:有人用钱接济他。此外,“稍稍”古义是“渐渐”不宜与今天的“稍稍”混为一谈。例(2)“蠢”字,今日常用义为愚蠢,古代常用义为蠢动。《说文》:“蠢,虫动也。”引申为钻营奔走的样子。所以这句的正确译法是:那些到处奔走只求赚钱的人。
    二、不知古文通假现象造成误译。
    古书通假是一种常见现象,有些时候,简直成为一种时髦。当我们用本字解释不通,就要考虑是否通假否则便会难以翻译。
    例(1)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贾谊《论积贮疏》)
   [译文]远方有能力,有疑心的人,就会同时行动争着起事了。
    例(2)故有舍本而问未者耶?(《战国策•齐策四》)
   [译文]因此有所询问难道不先问根本反而问枝节吗?
    例(1)的“疑”实际上是通假字,它通“拟”。“能疑者”是指能力与朝廷相当的诸侯,他们对汉王朝构成威胁。
    例(2)的“故”通“胡”,全句应译为“为什么弃根本而问枝叶呢?”《吕氏春秋•yin辞》:“罪不善,善者故为畏?”(惩罚不好的人,好人为什么害怕呢?)
     例(3)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仆百许人,欲要篡以归。(高启《书博鸡者事》)
     [译文]豪民的儿子听说出事了,就集合本族的奴仆一百多人,想要拦路把他的老子抢回去。
     这一句通假现象较多。“鸠”通“勼”作“纠集”讲。《说文》:“鸠,敛聚也。”段玉裁注:“经传多假鸠为逑,为勼。”“要”通“邀”,“中途拦截”的意思。
三、 不通文言语法致误。
    在文言文中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作为另一类词使用,我们叫它词类活用。
    (1)死译“活用词”
    例(1)人皆得以隶使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译文]人家都能够把奴隶差使他。
    例(1)的译者不懂得名词直接充当状语的意义和译法,译文完全不通顺,使人无法理解。全句应译为:人们都能够像对待奴隶一样来使唤他们。“之”指代五人,是复数,译为单数“他”也不对。
    例(2)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译文]其中一只狗,坐在面前。
    例(2)的“犬 ”也是名词直接做“坐”的状语。“坐”是“像狗那样蹲坐”的意思,把活用词译死了,狼就变成了狗,正确的译文应当是:其中一只(狼)像狗那样蹲坐在(屠夫)面前。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一般都有一定条件,可以借助这些条件加以判断。词类活用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动化,即名词、形容词、数词等活用为动词;一是名物化,即动词、形容词等活用为名词。如“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蔺列传》)前一个“舍”活用为“住舍”。“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齐策四》)是这里“尊”活用为动词“尊显”“抬高”。可译为:现在,老太太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显(提高)。名物化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这句中“小”和“大”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译为: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看不出他高明的地方.
    例(3)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译文]烧毁了百家的言论,想愚笨天下的百姓。

[1] [2]  下一页


觉得文言文翻译常见病因例说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初中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 教学论文 常见病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