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教学面面观

文言教学面面观
日期:11-07 20:50:32| 初中文言文|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文言教学面面观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方面的资料,


文言教学面面观
——从课程、教材、教法看文言教学 

文言教学在中学的中国语文课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教学的目的的是什么?按现今的教学实况,这目的达到了没有?现代社会对中学毕业生所要求的文言能力是怎样的?文言能力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语文教学有无可能扭转这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实在是有很多问题值得研讨。本文着重讨论三个问题;文言教学的历史回顾,文言教学的现状,对文言教学的几点质疑和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文言教学的历史回顾 

(一)文言的地位 

文言的规范见于先秦西汉的文献典籍。唐宋以来的古文家也是照此规格写的,这是历来大家公认的正统文言。文言作为古代、近代通用的书面语,有长达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从隋唐的一些笔记小说、和尚语录、宋代的平话小说、元明以来的曲、清代的章回小说看,文言和口头语言已经严重脱节,但文言仍然保持着正式的通用书面语的地位,这情况从隋唐算起,至少也有了一千四百年。 

文言的正式地位延续到民国,延续到了20世纪的五四运动1919年),才受到白话文(语体文)的真正挑战、就是在那时,文言作为政府公文形式,仍然享有很高的地位。30年代以后情况才逐渐变化。 

文言的长期流传,保存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可引为世界文化的骄傲。但是,文言早已不能记录人们的口头语言,活的语言,这又带来许多问题。 

文言的形成和流传,靠了汉字。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是语素文字,每一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三千多年前就有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其间形体有多种演变,由商周古文字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由隶书到楷书,以及两个分支,即草书和行书;但是,文字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以形声字为主的意音体系的文字,不是拼音文字。试想,如果汉字和世界上几种最古老的文字一样,中途演变为拼音文字,那么文言早已脱离了口语,用拼音文字不易记载,流传那么长远就大成其问题了。汉字适应于汉语,既记录保留了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又可记录现今的口语,成为白话文,所以可以说是一种神奇的文字。 

几千年形成的汉字、文言,都对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识字教学至今都是热门话题,本文暂不涉及;下面主要谈谈文言的问题。 

(二)文言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文言从古代社会延至近代社会,都是通用书面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典籍都由文言记载,官府公文用文言,考试科举用文言,因而文言成为必须掌握的工具。它在社会上如此流通的地位,决定了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古代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读文章、写文章这样几部分。读的是文言文,写的也是文言文。“四书”、“五经”常常是必读教材,比如元代《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程端礼)所载: 

八岁入学前:读《性理字训》。又以朱毫《童子须知》贴壁,于饭后使之记说一段。 

八岁入学后:读《小学书》正文。 

次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正文、《孝经刊误》。次读《易》、《书》、《诗》《仪礼》并《礼记》,次读《周礼》,次读  《春秋》并三传正文。 

随着年龄增长,所读诗文增多,包括宋代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等等。这样一路读下来,一般也要到20岁上下,才能达到用文言读书作文的水平。程氏所记是一个典型的说明。不必列举其他例子,可以知道代代相袭,学生都是读文言的。 

读了文言,然后写文言。正如宋代朱熹所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那时要当知识分子,要进入仕宦一族,不会读写文言是不可想象的。 

文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如此垄断的地位达两三千年之久,可说是源远流长,怎么能对今日之语文教学不产生强烈的影响呢? 

(三)文言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这“现代”的划分,暂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也有人主张推前至民国建立,或者鸦片战争的爆发。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对人们的旧思想,对教学的旧传统有很大冲击。 

五四以前,以进入20世纪的课本来说,也全是文言文。1908年吴增祺根据《学务纲要》编的《中学国文教科书》五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选文多达700余篇,全都是文言文。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增加了1915年谢无量编的《国文教本评注》四册,选文321篇,也全是文言文。 

五四以后,情况就有了变化。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进行语文教学革新的先行者叶圣陶把白话文带进了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1922年,叶圣陶参加了新学制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相当于现今教学大纲的制定。这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第一个教学大纲,确定语体文为教材和写作的文体,是由这里开始的。课程标准确定中小学学制各为六年,小学语文课叫“国语”,中学语文课叫“国文”,在初中阶段,白话文和文言文掺合着选材。这个办法一下子沿用了70年,直到今天,中学里还是白话文和文言文掺合着教。 

1922年,叶圣陶、顾颉刚根据新学制语文课程标准编写了《初中国语教科书》六册,商务印书馆出版。总课数260篇,其中白话文95篇,占36.5%,文言文165篇,占63.5%。 

白话文进入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这对几千年以文言文统治着的语文教学,应该说具有天惊石破的作用。 

自此以后,对于文言能力的要求是慢慢放宽了标准,不再那么严格。开始,初中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不要求用文言写作;高中则还要求用文言写作。逐渐,初、高中都只在文言阅读上提出要求,不要求用文言写作了。 

二、文言教学的现状 

(一)文言教学的目的 

文言和口语脱节已有上千年,所以目前的语文能力训练,不存在文言的说、听的问题,只有读和写的问题。上文已经谈到,语文教学对学生文言能力的要求在不断降低。以读和写来说,对写作文言的能力已放弃培养,只留下了阅读文言文的要求。 

标准的降低,要求的放松,反映了社会上对文言需求的减少。这是文言教学目的适应社会实际情况的调整。 

以几次有代表性的课程纲要为例,只列出其中涉及文言的部分条目: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1] [2] [3]  下一页


觉得文言教学面面观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初中文言文   面面观 教学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