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川粤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调研报告

推进川粤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调研报告
日期:03-28 22:19:55| 调研报告|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推进川粤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调研报告是关于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方面的资料,
关于推进川粤产业转移与承接 

加强四川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调查报告 

(一) 
  
    广东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其加工贸易出口额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初步成为全球性的消费品制造业基地。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加速,国内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珠三角地区以加工贸易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特征,受到极大的挑战。从20xx年开始,广东便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战略,广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着手推进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向粤北及东西两翼转移。同时,广东向内地省区的产业转移也呈现加速的趋势。 

    一、广东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征 

    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资源、人口、环境压力日趋加大,加上一系列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本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客观现实需要,珠三角地区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产业转移压力,必须尽快将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转移出去,才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发展空间。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指示全省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把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充分认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为此,广东全省上下,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各个市、区(县),都积极行动了起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向外转移。总的来看,当前广东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征: 

    (一)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陶瓷、服装、制鞋业转移最为迫切,电子信息和家电、家具业开始寻求新出路,塑料、玩具、钟表等行业转移不大明显。如深圳的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外迁较多,占外迁企业总数的58%,机械、仪器仪表、纺织、化工等行业外迁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外迁企业的80%。佛山市计划将近一半产值的陶瓷企业转移,由陶瓷生产基地向研发、物流、会展、总部基地转变。此外,以环境污染淘汰型的高能耗工业企业如建材制造、金属冶炼、五金制造等行业,依托资源进行开发的产业如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矿产品开发及加工、水电开发、旅游开发、药材种植及加工等行业,出于生产成本考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毛织加工、电子及家用电器制造、皮革制造、玩具制造等行业,均需向外转移。 

    (二)扩张型企业的转移大大超过完全性外迁企业。珠三角很多起步较早的加工企业,随着其生产能力的扩大,本地土地、资源、交通运输和劳动力成本都在增加,需要往外发展到开发较晚的地区。这种产业转移实质是一种投资的输出。而完全性外迁企业,主要是顶不住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成本上升压力的中小企业,以及受当地政策门槛限制的高污染型、能源消耗型的企业。如东莞市当前急需转移“四纯两小”项目(纯电镀、纯漂染、纯印花、纯洗水和小规模造纸和制革六大行业)。据统计,20xx年深圳市企业扩张性转移63家,工业总产值占外迁企业的75%。而被动搬迁56家,工业总产值只占外迁企业总产值的25%。 

    (三)加工贸易型企业目前主要在广东省内以及周边省区转移。珠三角大量加工贸易型产业大都是两头在外的企业,被称为“游牧型”或“侯鸟型”企业。一方面,由于都是订单型生产,交货地点大都在香港或深圳,其物流的速度一般都以分钟计,因此在转移地区的选择上,都要求尽可能地靠近码头和空港;另一方面,其生产涉及到十数个环节的配套,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依赖性非常强。目前,大都转移到广东北部和东西两翼,部分转移到离珠三角较近的湖南、江西南部,广西北部湾地区,还有不少企业有向越南转移的趋向。深圳一家由我省原丝绸公司改制的服装企业,经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做工作,已与郫县谈妥搬迁事宜,但其加拿大订货商担心无法保证交货时间,坚决反对向四川转移。 

    (四)珠三角地区政府鼓励企业尽可能就地转型。对受国家加工贸易、新《劳动法》、两税合一等政策调整,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已无法在珠三角地区生存的企业,珠三角地区的市、区(县)政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尽可能就地转型,给予了优惠的政策乃至资金扶持,引导其把海外的研发机构引进来,通过创新研发、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加和提升品牌的形象,提高其附加价值;对制造环节,鼓励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减少劳动用工。通过三个环节的努力,进一步扩大其利润空间。对没有能力转型的中小企业,采取提高企业环保等准入门槛的政策挤压、强化行政执法检查等法制手段,迫使其无法留在本地。深圳、东莞等市,对有意向外迁的企业,主动提供服务,甚至作出某些方面的让步,促使其尽快向外转移。 

    (五)向内地省区转移的企业主要是以市场布局和优势资源获取为目标。据广东省有关部门评估,目前珠三角地区需要转移的企业,大约有30%左右属于以国内市场为目标。目前,这些企业已经在积极抢滩登陆,抢占内地市场的先机。通过省政府驻广州、深圳办事处的积极工作,目前,已有部分企业正在向我省转移。如引领国内家具流通行业的南方香江集团,投资60亿元在新都开发建设一个8平方公里的家具园区,吸引广东的家具企业向园区转移;国内陶瓷业龙头老大佛山陶瓷集团,正在与广元等地接触,准备将其卫生陶瓷的基地转移到我省北部地区;华为与全球最大的信息安全企业塞门铁克在成都设立合资公司,计划投资3.2亿美元。还有托邦电子、科隆电子、麦瑞电子、华侨城、港中旅等等,都是看重我省在区域中心市场、矿产及农林资源、科技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六)通过与内地省区产业转移构建新型产业合作关系。深圳市将推进传统产业转移纳入本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全局性战略部署。在其政府20xx年的1号文件《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实施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策略,支持深圳优势企业积极拓展异地业务,发挥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优势,通过资本经营、战略合作和业务重组等方式,参与异地企业改组改造,在营造适合自身总部企业培育、发展和根植的内聚效应的同时,积极“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延伸产业和价值链条,形成优势互补、务实互利和开放互动的总部经济外联发展态势,全面打造适合深圳产业发展特色的经济腹地。根据汪洋同志的指示,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和广东省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正在开展广东产业转移的调查研究,提出转出生产制造,留住研发和营销,形成广东与内地省区“总部-生产”的链条关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共赢。 

    (七)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已成为广东推进产业转移的有效形式。一是采取“飞地经济”的办法,珠三角地区的政府到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另一方面,深圳市积极开展与内地省区的合作,先后在湖南衡阳和韶山、江西吉安和赣州、广西北海、云南昆明、重庆璧山等地建设了产业转移园区。此外,还有盐田港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华南工业原料城(深圳)投资60亿元建设东盟国际(南宁)工业原料物流城,等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深圳的企业投资开发建设。湖南衡阳工业园由深圳中航集团作为投资主体;江西吉安工业园由中信深圳(集团)公司作为项目运营主体;广西北海深圳工业园和电子产业园由中电集团投资开发。这些园区的建设,基本上借鉴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的模式,由当地政府划出一定规模的土地,深圳的企业投资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行工业地产、商业住宅、文化旅游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开发和营运,使投资方的投资回报有保障。第二种方式是由承接地政府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深圳负责帮助组织企业入园,如重庆、昆明的深圳工业园等。 

    (八)行业协会在推进产业转移中发挥了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圳工业经济联合会下辖40多个专业行业协会,与政府没有一点挂靠、归口管理等关系,完全成为企业自己的组织独立运作。在推进产业转移中,深圳的行业协会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深圳皮革、机械、钟表、塑胶、家具、广电、高新技术等行业协会牵头,分别在惠州等地设立了多个产业转移园区。如深圳家具协会牵头建设的福建泉州深圳家具第三产业集聚基地、江西龙兰县深圳家具业教育基地,深圳电子商会在北海组织建设深圳工业园和电子产业园,以及深圳在衡阳、吉安、昆明、重庆等地建设的产业转移园区,企业转移的组织工作,都是深圳的行业协会具体操作。此外,深圳的行业协会还十分重视对转移出去的企业的服务。深圳工业经济联合会先后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设立了深商服务中心。特别是湖南的深商服务中心得到湖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将其升格为深圳湖南商会,成为设在湖南省经协办内的一个处级单位,在湖南对深圳以及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的招商引资中,发挥了非常明显的桥梁和平台作用。 

二、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各级各部门比较重视对广东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承接工作,特别是省政府驻广州、深圳等地办事处,积极发挥其在外窗口的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地各部门也都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如江油市发改局、开发区管委会主动要求随我委调研组赴广东考察,寻找合作机会。但是,通过对广东的考察调研,以及与部分广东在川企业的座谈交流,我们感觉到,我省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误区和盲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的配套环境条件还比较差。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十分完整的产业配套链。任何一个加工制造型的企业,其生产环节往往都要涉及到很多个企业的配套。而不少企业反映,我省在产业供应链的配套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外购配件的运输成本在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转移过来后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优势,有的企业综合成本算下来甚至比在珠三角地区还要高。如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先后三次考察了成都、绵阳等地,将其配套范围从100公里放大到200公里,都没有满足其需要的配套条件而不得不放弃。 

    (二)工业园区的承接载体功能严重缺失。有不少广东来川投资的企业反映,我们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由于前期规划不到位,不仅园区内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差,而且在生产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条件基本没有,就像城市郊区的一座“孤岛”,缺乏物流、仓储、运输、金融、财税、口岸以及其他商务服务等等方面的配套。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引进的美国空气化工产品(成都)公司,拟在高新区西区为企业提供氦气等工业用气,但高新区原来没有规划专用的管网。南方香江集团进入新都开发区,其原有的园区规划根本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只得重新编制家具产业园的总体规划。 

    (三)政府服务等投资环境还亟待改善。一是部门干预太多,部分在川的广东企业反映,企业管理层要经常应付很多部门的检查等事项。二是办事效率太低,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很差。南方香江集团反映,职能部门的工作与整个政府的推动形成反差,一个件很小的事情都需要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才能得到解决。三是只重表面的效率,而忽略了发展的品质。如政府对园区的考核,统一规定入住企业开工时间,而不管企业的前期准备是否充分,给企业的发展往往留下了后遗症。四是政策兑现较难。一些企业反映,在引进的时候,地方政府承诺了很多优惠的条件,而一但入驻以后却难以兑现落实。五是地方政府官员调整过于频繁,政策缺乏连贯性,企业花在政府关系上的成本太高。 

    (四)土地供给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据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反映,有的企业已入驻三年多,土地指标都没有得到解决,企业时常要担心因土地问题而被强制性地关闭。有的开发区调规工作早已完成,但迟迟没有得到批准。还有的开发区到目前为止,实际已没有多少土地可用,如新津工业园区,实际是走的与彭州联合共建,使用彭州开发区的土地指标。有的虽然名义上还有规划用地,但园区当年实际可以使用的土地指标却非常有限,一年只有几百亩,远远满足不了引进项目的需要。因此,我省虽然号称在土地等要素资源供给上有优势,但实际问题还比较多。 

    (五)承接转移的宣传推介力度还不够充分。尽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但个别地方、个别部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行动还比较迟缓。如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引进佛陶集团在我省北部建立全国卫生洁具生产基地,邀请咸阳陶瓷研究院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论证,佛陶集团也多次前来考察洽谈,但由于我省地方政府的原因,迟迟无法得到落实。目前,佛山陶瓷已投资126亿元在江西建立陶瓷生产基地。江西省20xx年与广东签订合同项目2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广东企业在江西实际投资200亿元。湖南省20xx-20xx年承接广东投资项目6208个,合同引资334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36.6亿元。广西自治区20xx年以来与广东签订合作项目4813个,引进投资2591亿元。而我省从20xx年-20xx年,引进广东企业实际投资只有574.59亿元,差距十分明显。 

三、推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建议 

    根据上述情况,贯彻落实奇葆书记、巨峰省长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泛珠合作的重要讲话和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的精神,对我省承接泛珠等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目前,泛珠内地省区,甚至包括重庆、湖北、安徽、河南等中西部其他省区,越南东南亚等国家,都在积极主动地开展对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吸引和承接工作。机遇稍纵即逝,建议省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订考核目标、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承接产业转移目标责任分工方案,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促使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采取行业、地区,甚至园区等多种方式,开赴珠三角第一线,依靠当地的行业协会,开展高密度的宣传推介活动,让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了解我们的环境、了解我们的资源、了解我们的服务、了解我们的园区,从而达到吸引和承接的效果。 

    (二)认清当前产业转移的现象和本质,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对接点。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完全的市场行为。对比中西部其他省(区、市),我省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市场的容量及其区域辐射能力、较强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体系、雄厚的科技研发和高技术人才储备、战略性的资源和其他优势特色资源等方面。而我省的比较劣势则是地处内陆的超长运输限制。要扬长避短,把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着力点,放到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市场扩张型、资源加工型、科技及人才依赖型的产业和企业上,将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与构建四川与东部地区互动发展的产业合作体系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三)强化园区的载体和平台作用,探索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各种类型的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园区投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及生产、商务服务建设,改变园区“孤岛”现象。加强规划的导向作用,在全省主体功能区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之下,做好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提倡“一园一品”,引导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集约发展,打造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创新开发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合作共建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给予投资运营主体在园区开发工业地产、商品住宅、生产及商务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吸引东部地区大企业投资领办园区。 

    (四)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提高政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企业选择承接地的核心要件。在同等的外部条件之下,哪里的投资环境好,政府效率高,企业就会往哪里走。首先,要坚决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预。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城市发展经济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不干预”,特别是各个职能部门,决不能给企业任何干扰。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门文件,在企业照章纳税、守法经营的前提下,禁止任何部门到企业去检查。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借鉴其他省区设立产业转移“绿色通道”的做法,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审核审批的事项,必须从速审批。三是要保持政策的稳定,不能换一届领导就换一种政策,使企业无所适从。对企业来说,政策的稳定,比什么优惠都重要。四是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诚信意识,不能为引资而乱承诺,承诺的事必须坚决兑现。建议将地方政府的诚信考核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由企业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打分。 

    (五)加强与转出地政府的工作互动,探索构建新型区域合作机制。本次赴广东调研,我们与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广东省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委等部门,具体探讨了四川与广东两省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互动合作问题,希望与广东省在产业转移与承接方面,达成一定的合作框架,建立一个相互沟通协调的工作管道和工作机制。目前,秘书处正在开展泛珠产业转移的调查研究工作,并起草了《推进泛珠区域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将作为本届论坛上行政首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文件。我们将在该文件的修改意见中,提出建立泛珠省区间推进产业转移的工作机制、工作措施的建议,以使其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建议我省的发展改革、经济、商务、招商等部门,积极主动地与广东省相关部门建立起对口联系的工作管道和工作协调机制,更好地推进川粤产业转移与承接工作。此外,深圳工业经济联合会提出希望在我省成立起深商服务中心,建议省政府责成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尽快落实。 
觉得推进川粤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调研报告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如何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