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点拨·提高——探索初中新教材文言文的教学

激趣·点拨·提高——探索初中新教材文言文的教学
日期:11-07 20:41:08| 初中文言文|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激趣·点拨·提高——探索初中新教材文言文的教学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方面的资料,


                                       石滩一中     刘水群

随着当前教材内容的改革,初中语文新大纲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规定课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比旧大纲中文言文占20%左右增加了10%左右。可见中学语文新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大大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立足长远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很有必要对文言文教学进行探究,探索出更能符合新形势新教材和学生本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本人通过学习新大纲,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主要从激趣、点拨、提高等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怎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背诵好80篇的优秀诗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下苦功了。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从中了解我国古代的文物制度,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发明等。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从中吸收有生命力的语言,学习古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电视媒体激发兴趣,因为学生经常看电视,在电视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史剧,其中的内容与我们学文言文的内容有些是相连的。学生对它们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顺势诱导,让他们对电视剧的兴趣转移到学习文言文上来。
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到《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讲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讲到《石壕史》时,可以讲安史之乱的故事。讲到《陈涉世家》时,可以讲讲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入狱,受了宫刑后发愤著书和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通过穿插故事,就会调动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
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文言文。这为教学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文言文。根据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它比其他任何一类文章的预习都更为重要。文言文预习的基本要求是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时代久远,文章所涉及的一些词汇,相关的历史社会知识,学生未必清楚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简要的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文章的时代背景,扼要的叙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对难词难句作适当的点拨。
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梗概时,需要:
1、利用课文注释。
课本中任何一篇文言文都有注释,这就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有时不仅要学生阅读,还要求抄写在笔记本上,以加深印象。但不要依靠参考书,特别是不要预先看译文或文白对照之类的书,因为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2、使用工具书
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文言文里,往往有使初学者按照现代汉语去理解的地方,以为懂了其实却未懂。如“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学生就会以为是现代汉语的“见”,而不会读成“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不查找工具书,学生也可能不把它理解为“时”。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利用工具书,以求得切实的理解,是必要而又重要的。
3、通读全文,把握全文梗概
在预习阶段,指导学生做到以上三点。要极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力求能把难词难句理解透彻,还有疑问要做好符号,笔记,以待课堂上让师生共同解决。
二、点拨引导,深究提高。
由于初一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单指导他们预习,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学还为时过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指导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步,可先点名让学生读,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和把握课文梗概的程度。然后教师可以范读,有条件的可以放录音。一方面着意读重点词语句段,给学生做示范;另一方面意在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指导学生语译(口译),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环节,但并不是要教师代为翻译。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鱼,终生受用。”我们要教会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翻译,并作适当的点拨讲解,如能大体上译对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对于比较艰深的课文,学生难以全部语译,则可采取三种办法:(1)教师约略说明一段课文的意思,再让学生逐句语译,(2)教师语译难词难句,其他则由学生语译。(3)教师译出较难的关键部分,让学生译其他部分。
第三步,深究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
切实辨明词句的含义和作用,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1)要把握词句的含义,对于文言文来说,主要是认清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问题。
一词多义,如“故”一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其含义各不相同: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故:旧知识。
b.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故:特意。
c.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斗,问其故。(《两小儿辨日》),故:原因。
古今异义,如下面两句,加点的词,其含义都异于现代汉语: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对于个别常见,常用的虚词也要特别注意,如虚词“之”的用法。
(2)要认清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文言文中重要词语一定要弄清它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着一个“善”字展开。
(3)要注意文言文的通假字。要求学生每学到一课都要注意通假字的积累。
另外,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等知识,教师也应给与适当的点拨。
在辨明了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上进一步着手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着重从作者的思想、态度、时代背景,以及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去分析。

[1] [2]  下一页


觉得激趣·点拨·提高——探索初中新教材文言文的教学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初中文言文   文言文 初中 教学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