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文本——学生写作的资源宝库(人教版教学论文)

新课标教材文本——学生写作的资源宝库(人教版教学论文)
日期:11-07 20:41:08| 语文新课标|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新课标教材文本——学生写作的资源宝库(人教版教学论文)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标方面的资料,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教材文本对学生写作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仅仅被作为一种阅读材料来对待:教师通过文本的讲解来传授给学生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各种体裁文章的能力。加上教师们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比较普遍,因而只要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就会叫苦不迭。即使写作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也只知道从课外读物中收集写作素材,很少会想到利用教材。其实,教材文本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
高中语文新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的第6条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其中的“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应该包括学生所学的文本。也就是说,学生能从所学文本中开发写作资源。入选新课标教材的文本尽管也有质量的高下之别,但从整体来说,都是专家们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这个手边的作文资源宝库,灵活地把教材的内容转化到作文的写作中去,定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作文时常有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那么,教师该如何作具体指导呢?
一、          利用教材文本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与其让学生就课外阅读的书籍写读后感,不如让学生就所学文本写读后感。因为教材中的文本经师生共同探讨后,学生的感受更丰富,理解更深刻,写作时就更有话可说。我校原三(8)班学生周波的《读余光中<乡愁>有感》之所以能在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选择了教材中的文章写读后感。新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第4条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所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写读后感,这样写出来的读后感一般而言都是有感而发的,而不是无病呻吟的。
例如,学习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学生很可能被毛主席的心忧天下,以改造天下为已任的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感染,从而写一篇以树立崇高远大的志向为主题的读后感;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学生很可能被烛之武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折服,也有可能对烛之武杰出的口才赞不绝口,从而写出不同主题的读后感。学习了巴金的《小狗包弟》,学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从而对历史和人性进行反思;学生也可能被巴金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感染,从而写一篇有关做人的读后感。学习了夏衍的《包身工》,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通过与包身工们非人生活的对比,真正意识到今天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在写作读后感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会逐渐提高,而且心灵会得到净化,情操会得到陶冶。这样一来,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          从教材中收集写作材料
有很多学生抱怨平时写作时没有素材,其时自己的身边就有一个巨大的素材库,那就是—语文教材。试想必修教材共5本书,每本书只算12篇课文,5本书合起来就是60篇课文,再加上选修教材中的文本更是难以计数。这么丰富的素材,学生在写作时为什么不可以用呢?从教材中收集写作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直接引用教材原句。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诗句,也有很多富于哲理的名言。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等。学生如果写一篇有关秋的散文,就可以引用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秋景的诗句作为开头;如果要写一篇以“扬起自信的风帆”为题的议论文,就可以引用李白的诗句增添文采;如果以“小议‘沉默’”为题作文,就可以在行中插入鲁迅的话;如果以“成功贵在积累”为题作文,就可以巧用荀子的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通过引用教材原句,不仅能够增加文采,而且可以给阅卷教师留下活学活用的好感。
2.              把教材中的人物和事例作为事实论据                                                                                              
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不胜枚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可灵活运用。例如,《烛之武退秦师》的事例可以用来证明做人要顾全大局,也可用来证明口才有时候胜过刀枪;《荆轲刺秦王》的事例可以用来证明舍生取义为大节,也可证明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鸿门宴》的事例可以用来证明做人不能有“妇人之仁”,也可证明刚愎自用危害大,还可证明大丈夫能屈能伸。《游褒禅山记》的事例可用来证明做人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也可证明成功必须同时具备“志”、“力”、“物”三个因素;还可证明做任何事情只有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才能无怨无悔……
总之,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事实论据,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分类整理,何愁写议论文时没有论据呢?
三、          借鉴教材文本的写作手法
古人云,“文无定法”。新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第4条也提到“力求有个性的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反对学生模仿借鉴教材文本进行写作。笔者认为,模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先做到“文有定法”,日后才能真正做到“文无定法”。

[1] [2]  下一页


觉得新课标教材文本——学生写作的资源宝库(人教版教学论文)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新课标   教学论文 资源 ,语文大全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