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为话题(高三作文范文及教师点评)

以“善”为话题(高三作文范文及教师点评)
日期:11-07 20:41:08| 教师点评|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以“善”为话题(高三作文范文及教师点评)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师点评方面的资料,


20130705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上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
张文杰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二(16)班
  毋需慷慨激昂之语,不用惊天动地之举,举手之劳助他人,细微之处现善心。让行善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我想,世界会因你我而变得更温暖。
  修船工替船主刷漆,顺手补上漏洞,这显然不是刻意为之,更谈不上是深思熟虑甚至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明智选择。可恰恰是这种顺手之举更显可贵,更值得大加褒扬。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无意识的顺手之劳比这件善事本身更具意义。为何?因为它折射出行善已然成为修船工的一种习惯,一种颇值称道亦须大力弘扬的良好习惯。
  放眼我们的生活,如修船工般将行善植入灵魂、成为习惯的人还是不少的:让国人为之心热的年轻母亲——“最美妈妈”吴菊萍目睹2岁孩童从高空坠落,毅然决然地伸出了双手,托举起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也托举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托举起了这个社会的良知与善心。我想,那一刻,吴菊萍应该是什么都没想,什么也都来不及想,伸出双手,那是一种母亲的本能,更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习惯。人到中年的师傅——“最美司机”吴斌工作中突被飞来铁块击中,生命濒危仍拼尽全力驻车、开门、打双闪、疏散乘客。诚然,生死瞬间的那一刻,好人吴斌不可能纠结于到底是先自救还是先救人,那一连串的动作,与其说是选择,毋宁说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让人为之动容的习惯。
  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最美女教师,最美护士,最美武警战士,最美“富二代”……他们无一不在用其行动乃至生命在向人们昭示:行善,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习惯。
  当然,一个无需回避的事实是,时下,确实有善举被误读、行善惹风波的新闻屡见报端。南京彭宇案首开先河,天津许云鹤案紧随其后。此后还有江苏南通的三轮小贩反污救助自己的公交车司机,广东佛山的跌倒老人反污救助自己的热心狱警……如此,着实让行善者心寒,让欲行善者心冷。
  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行善的借口。道理很简单,我们不能一次噎住就再也不吃饭,我们不能一朝被蛇咬就十年怕见井绳。我们不能因为有人走在大街上被高空坠物砸中就再也不出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社会这个大花园中,有这种受助却反咬一口的几朵奇葩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公理自在人心,浮云不可能遮住艳阳,当然也不可能更不应该遮住我们的善心。
  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相信你我都能行!
  教师点评
  这次堂上作文选用的是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题。对高二同学来说这个题目确实有些“坑爹”——审题难度比较大,容易因抓不住要点而致立意泛化抑或因趋于保守而致立意平庸化。这篇作文的立论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既能切中命题材料的要旨,又颇接“地气”,具有较好的现实语境意义。行文展开的思路也极为清晰:扣合材料一证观点;观照现实,引例再证;承认问题,以退为进,三证观点。逐层推进,环环相扣,特别是第三个层次的加入,使得整个论证阐述颇为缜密。语言表述干净利索,质朴中透出灵性。应该说,是篇确实不错的堂上作文。
  (广州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 张清)
  非师点评
  这篇作文扣合材料预设了两个问题。一是“应否弘扬作为习惯的行善”,二是“养成行善的习惯是否可能”。前者是论证“习惯行善”的必要性,后者是论证“习惯行善”的可能性,作者的思路很清晰。在短短的堂上作文时间内,虽然采用了常规化的立意,但论证可称有条不紊,反映了作者“思考成为一种习惯”的良好训练。
  从力量分配来说,本文基本是两者并重,前者论述还略多于后者。但从论证难易考量,“可能性”比“必要性”更需要有力的论证。盖善之当行,持异议者少,善之可行,质疑者多。本文如能调整力量,使后重于前,将更能凸显重点,增加说服力。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杨早)


觉得以“善”为话题(高三作文范文及教师点评)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教师点评   教师 作文 ,教师点评大全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