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言只语总关情——试论文学阅读教学中语言鉴赏的作用

片言只语总关情——试论文学阅读教学中语言鉴赏的作用
日期:11-07 20:43:33| 诗词鉴赏|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片言只语总关情——试论文学阅读教学中语言鉴赏的作用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方面的资料,



黄澜  片言只语总关情(网友来稿)
  

杭州中策职高语文组    黄  澜

内容摘要:本文从文学阅读教学的角度,围绕修订版《大纲》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学生阅读的现实状况,概述了文学鉴赏过程中文学语言感悟在领悟语言内涵、感爱文学意象、领会艺术创作技巧、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等方面的作用,明确了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作品语言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言鉴赏    感悟语言内涵    感悟文学意象    领会创作手法    感悟艺术魅力  



《蠖斋诗话》记载:元代诗人萨天锡有一句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脍炙于时。山东一老叟鄙之,萨往问其故。叟曰:“此联固善,‘闻’‘听’二字一合耳,然美中不足。”萨问:“当易何字为佳?”对曰:“‘看天竺雨’。君未见唐人‘林下老僧来看雨’之语?”萨顿悟,遂拜为一字师。

故事反映的是古代诗人虚心求教的态度和对炼字的重视。而它在文学鉴赏方面启示我们:在文学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文学语言的鉴赏,通过语言鉴赏来欣赏作品。例如在这一诗句的欣赏中,必须抓住“看”字,揣摩这一动态描写准确传达出的人们厌恶连天阴雨的心情。

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要“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利用课文带领学生感悟作品语言,感悟文学意象,领悟创作技巧,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文学鉴赏能力的最终目标。

那么,学生阅读现状如何?一方面学习负担不见减轻,学生们能用来阅读的时间极少;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休闲方式越来越多,阅读已不再是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们还在阅读,武侠小说、言情故事、漫画小书、网络e文更具有吸引力,经典文学作品已成了明日黄花,乏学生问津。即使有学生去阅读,也往往了解故事大意就满足了,真正能潜心读作品的不多。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每一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身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文学语言的鉴赏,在鉴赏过程中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首先,要通过语言鉴赏引领学生准确把握词语的内涵。

“语言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是表达作者思想的物质载体。正确把握作品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语义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和前提。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或用其本义,或用其引申义;另外,作者为了增加作品的表现力,还会用到典故、俗语等。在阅读作品时,学生理解作品的难点往往在这里。故而教师备课时应该把钻研的重点放在这些地方。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对语言细节讨论分析,在探讨中让学生们由感而悟,增强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夏衍先生的《包身工》中有这样一段话:“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不存在了!”这里反映作者由包身工制度联想到捕鱼的船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示同学们注意“饲养”一词的含义。该词原意是指对动物的喂养,用在此处便有了更深的意味:包身工们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过的是连动物都不如的生活。分析后再联系前文写到的管工称呼包身工“猪猡”“懒虫”等细节,就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再如《荷花淀》一文中,有两处写到妇女们划船的声音。一处出现在妇女们结伴去看望丈夫的途中,这时的划船声为“哗……哗……哗……”,音节舒缓,体现了宁静、悠然的气氛。第二处出现在妇女们为逃脱日本军舰的追赶拼命划船时,这时的划船声为“哗哗……哗哗……哗哗哗……”,节奏急促,突出了紧张的气氛和人物紧张的心情。通过对这两处拟声词作用的比较分析,显现出其深层的意思,使学生体会到看似平常的拟声词却原来也可以传递如此丰富的含义。

其次,通过语言鉴赏感悟文学意象。

俗语说:文似看山不喜直。语言这种物质载体承载了作者所要表述的文学形象和思想情感,它们总是隐含在语句之中的。文学鉴赏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对这一语言意蕴理解、欣赏直至接受的过程。由于认知和阅历等因素,不是每一文学形象都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们通过作家的叙写来把握作品深层的意蕴。

由于时代的差距,许多同学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对人物思想的朽腐、遭遇的可悲可怜认知比较肤浅,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不相宜的笑声。此时,教师可以围绕付酒钱这一细节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们体会“排”字所表现的孔乙己假装斯文的酸腐思想,“摸”字反映的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精神彻底被摧毁后的悲惨状况,把握这一变化对于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可悲、可怜、可叹有极大的帮助。经过这样的讨论,课堂上的笑声便听不到了。

再如在《雷雨》选段中写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相遇回忆往事,有这样一段对话:

周朴园:  你好象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在无锡长大的。

……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在这里,两个人都说无锡是个“好地方”。但是,其中的内涵是否一致?课堂上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通过讨论辨析,学生们自然会得出结论:语言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对周朴园来说,三十年前在无锡时他风流倜傥,生活富足,为所欲为,留下的回忆怎么会不美好呢?而对于鲁侍萍,正是在无锡,她被周朴园始乱终弃,赶出家门,被逼无奈走上了投河自尽的路。无锡留给侍萍的是痛苦、伤心,这个“好地方”里饱含着无限的痛楚。这样的思考会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另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同学们对贾宝玉的形象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英俊、潇洒这一比较浅的层次上。这时教学的重点就应放在对两首《西江月》的赏析之上,斟酌词中“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等句的意义,理解作者正文反作的手法,把握贾宝玉叛逆的性格。

[1] [2]  下一页


觉得片言只语总关情——试论文学阅读教学中语言鉴赏的作用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诗词鉴赏   教学 文学 ,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