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与古人姓名字号——解读中国古人的美丽情怀(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

中国节与古人姓名字号——解读中国古人的美丽情怀(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
日期:11-07 20:43:33| 语文评课说课|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中国节与古人姓名字号——解读中国古人的美丽情怀(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评课说课方面的资料,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文化常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五“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这一模块的设置,较之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大亮点。“梳理探究”重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活动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学会深入思考,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们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探索问题的能力。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可见教师无疑就是一粒火种,他的职能就是让那些堆起来的干柴燃烧起来,而不是一个只会冒烟的棍棒。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是针对“古诗文阅读鉴赏”提出的,而古诗文阅读教学又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中之重。让中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探索问题是教授此课的核心。诚然,这一转变与飞跃很难依靠一日之功,但至少在我心中,我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给予学生学法上的引导,以期达到一份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⒈ 教授本文的教学思想
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教科书中介绍了四个方面: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要想在一课时内说完显然是既仓促又浅显的。因此我大胆地突破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藩篱,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当今社会人们爱过西方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而往往忽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的现象,从四个专题中抽取了两点——中国节和古人姓名字号并整合出全新的理解,发现并欣赏中国古代文人的美丽情怀,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华夏文明的敬仰。
有位作家说,我们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提高生命的质量。我想:我不能给学生未来,但我可以给学生选择未来的思想!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学的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思想。
2、教法和学法:
平行班的学生大多还处于学习的依赖期。学生多“唯书”“唯师”,书本怎么说,教师怎么讲,就怎么思维,没有批判意识,不敢大胆质疑,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及变通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全面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思路狭窄,思维简单,常常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很难形成思维的开放状态。
教法:
(1)从学情出发,注重“高视角,低起点”循序渐进合理科学的分解难点,把握 “形象感知,激发思维”的导入,突出“感”;明确 “动态教学,灵活迁移”的深入,突出“悟”字。以确保学生由“感”到“悟”浅入深出的理解层次。
(2)依据“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课堂焕发思想和生命的活力。
学法:
(1)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2)个体学习法。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还必须面向全体,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对于课堂延伸式的拓展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速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发展。
(3)合作学习法。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更多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之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在知识方面互为补充,在学习方法上彼此借鉴。为此我给全班分成了八个学习小组,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一个节日课题,组员团结协作共同查找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①,积累一定量的古诗词,并形成初步的鉴赏力
②, 积累文化常识,提高学生对诗词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技能目标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领悟古人的美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课时安排:1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端午节
通过电影《边城》引出端午节,回忆当时的节日气氛和傩送二老勇争第一的自信及队员们的精诚团结。因为《边城》大家刚刚看过非常熟悉,而推动其故事情节发展正是端午节。所以课堂引入我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情感体验出发,能尽快唤起他们的感官意识,让他们动起来,而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成果展示,资料回放
准备端午节专题的小组将他们的收集的有关诗词展示出来,如反映端午习俗的有: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反映端午节来源的如: 端午[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并以这首诗为例抓住诗眼“冤”提炼出作者文秀所抒发的不平之情。
其他七个小组将自己课下收集中国传统节日及表现节日的诗词找出,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原体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用抓诗眼,品意象,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传达的思想情怀。师助生,生生相助共同解决难题。如我在巡视时发现负责春节的小组赏析王安石的《元日》的时候仅停留在庆祝节日的喜悦之情上,我便引导他们结合历史知识联系作者背景从深层次把握,从而得出结论——改革的激情。此环节从学生已学的文学作品入手,激发学生所积累的阅读感受,并提供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其关注诗词作品中作者的情与思,纯洁美丽的爱情,深厚感人的乡情,大胆开拓的激情,难能可贵的同情,至高无上的爱国情并思考根源——文人的美丽情怀。可谓之“以小见大”! 

[1] [2]  下一页


觉得中国节与古人姓名字号——解读中国古人的美丽情怀(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语文评课说课   说课稿 中国 姓名 ,语文大全评课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