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日期:11-07 20:50:32| 作品赏析|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方面的资料,


 陕西省大荔县石槽中学石槽初中   王宁              
大千世界绚丽多姿,自然之美无处不在。波澜壮阔的大海,白云飘飞的蓝天,云雾缭绕的山峰,牛羊成群的草原是自然之美;喷薄欲出的红日,一泻万里的江水,变幻莫测的山市,美轮美奂的极光是自然之美;和风吹送,山花烂漫,百草丰茂,花果飘香,莺歌燕舞亦是自然之美……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倾倒、为之陶醉,又有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情讴歌、倾情赞美。自然美是永恒的,又是变幻莫测的,它既是人类永久的审美领域,也是文学艺术永恒的题材。中学语文教材中对自然美的描绘可谓比比皆是。如《春》之灿烂,《济南的冬天》之秀丽,《海滨仲夏夜》之幽美,《三峡》之壮美,又如《落日的幻觉》中落日景观之奇妙,《湖心亭看雪》中西湖雪景之素雅,《望岳》中泰山之巍峨,《观潮》中钱塘江潮之壮观,《答谢中书书》中祖国山川之壮丽……等等。 
无论长者还是顽童,无论学者还是村妇,无论洋人还是国人几乎每个人都迷恋于大自然的绰约风姿。请看中学生作文中对秋天的描写:“秋天悄悄地走来,她给山林带来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飘悠悠从上面飞下无数只黄蝴蝶,……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如同一片红色的海洋,遮盖了半个天际,和霞光连在一起,像火焰在燃烧。这一黄一红连成一片,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精彩的描绘啊……然而有的学生对身边俯拾皆是的自然美,对教材中精选的名人大家笔下描绘的自然美,对文学作品中涉及的自然之美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不理解不领会亦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学习欣赏了。此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呢?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生活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你只有置身其间才能感受它的美妙,它的精彩。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投身火热的生活中去感受生活的精彩与美好,品尝成功的喜悦与快感。再说,人生活于大自然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如果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自然就会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心怀感激。有了感恩的心,我们自然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从而发现它的美,享受它的美。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在这里也是适用的。
其次,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即“入景”。借助于“入景”,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自然美,获得自然美的熏陶。如教学《春》,让学生反复朗读、发挥想象感受到课文中所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那如诗如画的美景。由于课文中对自然美的描写具有间接姓、模糊性的特点,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够欣赏到它的美,有的学生领会语言的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体验中缺少这样的经历,那么就需要老师给予引导启发,并鼓励学生到风景区去实地参观,让学生身临其景,增强感性认识,真切地领会课文中的自然美。入景的方法很多。举例如下: 
1.朗读法。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音韵美,写景状物出神入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教学《沁园春•雪》,词的上阕描写祖国山河之壮丽,抒发领袖的豪情壮志。其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些诗句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想象神奇,绚丽多姿,一幅幅画面大气磅礴 ,振奋人心。朗读时我们既要发挥想象欣赏祖国山河之壮美,领会伟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又要联系历史背景将毛泽东在国家危难当头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的陕北黄土高原,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藐视国内外一切敌人,满怀必胜信念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读出来。
.   .2﹒直观法。即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增强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如教学《三峡》一文,学生大多没有游过三峡,对三峡的美不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彩色图片或旅游片,把三峡山高峡窄、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林寒涧肃的特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三峡的直观认识。为了教学《三峡》,我不仅利用自己的旅游照片给学生观看,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描绘法。学生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自然风景,教学时,教师可借助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让课文中的美景再现学生的眼前。如教学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中描写船过荆门时所见之景,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运用游动的视觉描写景物的变化。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描写江上傍晚美景。诗句虽好,但学生大多难以理解。老师可以这样进行描绘:船由蜀地到荆门,长江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李白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傍晚天边,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如此美景,真令人陶醉。借助老师的这番描绘,学生就不难理解李白诗中的长江之美了。
再次,应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描绘自然美的目的,即“出景”。我们在教学课文中的自然美时,要引导学生跳出自然景物,去发掘作者描绘自然的深层内涵。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注:王国维:《人间词话》)那么在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美时,必须联系人物的心情。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阴沉的冷色调正好贴切地表达了作者阴沉的心境、悲凉的情绪。在这里荒凉的景物与悲凉的感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深化了文章的内涵。又如《春》的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春草、春花、春雨几幅春天的图景,喜悦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作者沸腾的血,滚烫的心。课文中的景物和人物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人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思想、风格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作为反映生活的作家,写景常常是为了写人,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如《白杨礼赞》、《爱莲说》等都是通过赞美自然物来赞美人的精神品格的。文章的写作意图往往含蓄的体现在作者所描绘的生动画面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课文美景时,适当联系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要由景想人。 

[1] [2]  下一页


觉得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作品赏析   自然美 能力 如何 ,作品赏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