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赏析

《苦斋记》赏析
日期:11-07 20:50:32| 作品赏析|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苦斋记》赏析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方面的资料,


人教社中语室 熊江平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今县)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元至正二十年(1360),到应天(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并为其筹划用兵次第,参与机要,辅佐平定天下。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洪武三年(1370),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次年辞官。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一说被胡惟庸遣医毒死。谥文成。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解题】



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跸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zhāi)。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另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色”(引自《古代散文选》下册)。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注评】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者,……也: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者”用于主语后表提顿,“也”用于谓语后表判断。章溢(1314——1369),明初大臣,字三益,号匡山居士,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人。元末组织地主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功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赴,退隐匡山。朱元璋取处州后,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被聘请重用。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等地,按田定租,民以为便。继为湖广按察佥事,兴办屯田。后调往浙东,使其子存道率旧部助李文忠取福建。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隐居:退居乡野,不出来作官。室:房屋。○起笔紧扣文题,点明苦斋之所属。 室十有(yóu)二楹(yíng), 有:同“又”。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的连词。楹:厅堂前的柱子。又为计算房屋的单位,房屋一间称一楹。 覆之以茆(máo), 覆:盖。茆:通“茅”,茅草。 在匡(kuàng)山之巅(diān)。 匡山:山四面高中间低,其形似匡,故名匡山。匡,古代盛饭用具,通作“筐”。巅:山顶。○写苦斋的格局与坐落。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 处:处州府,治所在括苍(今丽水县)。辖境相当今浙江省丽水、缙云、青田、遂昌、龙泉、云和等县地区。 剑溪之水出焉。 剑溪:匡山下的一条小河。出:发生,发源。焉:于是,这里。○写苦斋坐落之匡山的位置。“二百里”,见离县城之僻远,其“苦”意亦含其中。 山四面峭(q?āo)壁拔起, 峭壁:象墙一样陡的山崖。峭,陡直。拔起:高起,突起。 岩崿(è)皆苍石, 岩崿:山崖。“岩”与“崿”同义复用。苍:青色。 岸外而臼(j?ù)中。 即外岸而中臼,外面高,中间低。岸,高貌。臼,舂米的器具,用石或木凿成,中部凹下,此指其形如臼。○此写匡山之地势形貌,见苦斋环境险恶之“苦”。 其下惟白云, 其:它的,代词。惟:只有。 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shuái)不能甘而善苦, 大率:大抵,大概。不能甘而善苦:意思是不能使受它吹拂的植物长出甜味而容易使它们长出苦味。善,容易。 故植物中(zhòng)之, 故:因此,连词。中:到。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乐生:乐于生长。焉:于是,在这里。○写匡山气候之恶劣与所生植物之特征,直接点出“苦”意。“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一语,既收束上文,又开拓下文。



起笔交代苦青之所属,并从其环境、气候与植



物特性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



于是鲜支、黄蘖(bò)、苦楝(liàn)、侧柏之木, 鲜支:《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鲜支黄砾。”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鲜支支子也。”按支子即今之栀(zhì)子树,亦称黄栀子、山栀。常绿灌木。果实黄褐色,可入药,性寒味苦。黄蘖:同“黄蘖”,亦称黄柏、蘖木、黄桉椤、黄皮树。落叶乔木。树皮厚,外皮灰白色,内皮黄色,可供药用,性寒味苦。苦楝:即“楝树”,落叶乔木,种子、花、树皮、根皮均可入药,性寒味苦。侧柏:亦称扁柏,常绿乔木。嫩枝与叶可以入药,性微寒,味苦涩。之:助词,这里用于和中心词具有同一性的定语之后,可译为“这一类的”,下文“之草”、“之菜”、“之实”、“之笋”的“之”与此同。○以“于是”二字紧衔上段末旬之意,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木。 黄连、菩杕(dì)、亭历、苦参(shēn)、钩夭之草, 黄连: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长根状茎,色黄,故得名。根状茎可入药,性寒味苦。苦扶:不详。亭历:即“葶苈”,现称蔊(hàn)菜,草药上称江剪刀草。一年生草本,为原野杂草。果为短角果,矩圆形或椭圆形。种子扁小如黍粒,可入药,称葶苈子,性寒,味苦辛。苦参:落叶亚灌木。此处作者误为“草”。根黄色,可入药,性寒、味苦。钩夭:又名钩芙(fú)、苦芙,一种菊科宿根草。初生嫩苗可食,长大后称苦藉,味苦。《尔雅·释草》“钩芙”郭瑾注:“大如拇指,中空,茎头有台似蓟,初生可食。”无花无实者名地胆草,汁苦如胆。○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草。 地黄、游冬、葴(zhàn)、芑(qǐ)之菜, 地黄: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肉质肥厚。根和根状茎可以入药,新鲜者称鲜地黄或鲜生地,性寒、味甘苦;干燥后称干地黄或生地,性寒、味甘苦;经加工蒸制看称熟地黄或熟地,性微温,味甘。游冬:一种苦菜,菊科植物,茎叶折断有苦乳汁。始生于秋末,明春茎高三四尺,经历冬春,故名游冬。葳:即“酸浆草”。《尔雅·释草》:“葳,寒浆。”郭璞注:“今酸浆草,江东呼日苦葳。”酸浆草又别名挂金灯,红姑娘。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栽培)草本。浆果包藏在鲜艳的囊状花萼内,成熟时橘红色或深红色,可入药,有清热化痰的功用。芑:野菜,象苦菜。○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菜。 槠(zhū)、栎(lì)、草斗之实, 槠:常绿乔木。果实球形,褐色,有光泽,可食,分甜苦两种。甜槠子粒小,俗名面槠;苦槠子粒大,俗名血槠,可制苦槠豆腐。栎:落叶乔木,通常见麻栎、自栎。麻栎坚果卵圆形,顶端圆,脱涩后可作饲料。白栎坚果长卵形,脱涩后可作饲料或食用。草斗:不详。一说,栎树的果实。○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实。 楛(kǔ)竹之笋, 梏竹:即“苦竹”,亦称伞柄竹,秆可作造纸原料和制伞柄等;笋味苦,不可食。梏,同“苦”。○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笋。 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莫不:没有一种不。莫,无指代词,没有哪一种。族布:同类植物一丛丛地到处分布。族,丛聚。罗生:罗列生长。○总括一笔,概言物性之苦的植物皆乐生于此苦地。 野蜂巢(cháo)其间, 巢:做窝。用如动词。 采花髓(suí)作蜜, 花髓:指花蜜,花朵分泌出来的甜汁,能引诱蜂蝶等昆虫来传播花粉。髓,此指象骨髓似的蜜汁。 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方言: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此处犹言土话或土语。谓之:称它,叫它。 初食颇苦难, 初:开始,刚。颇:很,极。苦难:指味道苦涩难于入口下咽。 久则弥(mí)觉其甘, 则:就,连词。弥:更加,越发,副词。能已积热,已:止,治,消散。积热:中医称长久积聚体内的炎热。 除烦渴之疾。 烦渴之疾:燥热心烦的病。○写本该是甜的蜜也苦,但苦有其用,可治病除疾,不同一般。 其槚(jiǎ)荼(chá)亦苦子常荼。 梗荼“:苦茶。荼:古“茶”字。陆羽《茶经·一之源》:“其名一曰荼,二曰横,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ān)。”《尔雅·释木》:“槚,苦荼。刀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郝懿行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子:比,介词。○写茶也苦得异样。 其泄(xiè)水皆齧(niè)石出, 泄水:指瀑布。齧石出:意思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齧,同“啮”,咬,引申为侵蚀,此处为冲刷之意。 其源沸(fè?)沸汨(gǔ)汨, 沸沸汨泪:水翻腾的样子。沸沸,水腾涌的样子。汩汩:水流急的声音。氵节(左右结构)(j?é)滵(mì)曲折,氵节(左有结构)滵:水流急的样子。注入大谷。注入:流入。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 其中多斑文小鱼, 斑文:条状花纹。文,同“纹”。状如吹沙,吹沙:古代小鱼,口大,常张开吹沙,故名。 味苦而微辛, 微辛:稍微有点辣味。 食之可以清酒。 清酒:醒酒。○写恶水中之鱼亦苦,但可“清酒”,又不同一般。

[1] [2] [3] [4]  下一页


觉得《苦斋记》赏析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