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抒情文体到议论文体导向的重大进展―-从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看命题的历史走向(孙绍振)作文指导

从抒情文体到议论文体导向的重大进展―-从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看命题的历史走向(孙绍振)作文指导
日期:02-11 12:26:29| 高考复习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从抒情文体到议论文体导向的重大进展―-从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看命题的历史走向(孙绍振)作文指导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方面的资料,


   孙绍振
 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一出来,媒体就热闹了起来 ,一些文化明星不管对作文有没有真正的研究,就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如去年于丹的所谓“很当下”,就很外行的,以当下热点命题乃命题之大忌,因为最容易被猜,被套,而且很难不为主流话语所拘,被强迫说谎,或者以片面抒情代替全面分析,在命题专家中,已是常识。可惜的是,如此似是而非的议论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澄清,原因并不简单,这背后有一个很僵化的观念在作怪。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一披露,类似的评说又纷纷出笼。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新京报,居然采取了社论这样庄重的形式,指责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应离现实太远“与现实相关的命题,更是几近绝迹。”且不说,如此武断的说法绝对经不起推敲,明明关于“中国崛起”“乒乓球囊括冠军”“代买彩票”“袁隆平语录”等直接当贴近现实的命题并非个别,至于间接与现实接近的命题,如“期待成长”“仿真苹果”更是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杞人之忧呢?原因从作者接下来的一句话中透露出来:“如果学生写出的是装腔作势、毫无诚意的文章,那么责任究竟在命题者,还是学生?”在这样的话语背后隐藏着一种逻辑,贴近感性经验性“现实”,学生就会写出真实文章,水平就高,超越感性直接体验,学生的文章就一定会“毫无诚意”“装腔作势”。这样的逻辑不但是机械唯物论加是狭隘功利论,而且在方法上是幼稚的单因单果的线性思维。事实上,十年前的“诚信”,可谓贴近现实,但是,胡编乱造,图解诚信者比比皆是:如,兄弟二人经商,一不诚信,虽得逞于一时,最后破产;一诚信,虽困窘于一时,乃笑到最后等等。
某些明星论者,断言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往年“相似度极高”,有些题目“老得不能再老”,实在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事实上,今年命题,在导向上蕴含着重大进展。这种进展带着某种过渡性,因而比较隐秘,就是对于高考作文研究有素的王大绩先生在新浪网上评说,也只感到了某种量的变化。他以全国卷题为例:彩民垫资购买足球彩票,涉及到“诚信”,“和2001年不太一样,当年是一个年轻人过河的故事,以诚信为话题,(今年)涉及的范围比十年前更开阔。”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王大绩先生还是看走了眼。今年买彩票的故事,和十年前的诚信问题的寓言,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过河,在诚信、健康、美貌等七个包袱中,必弃其一,诚信与非诚信,绝对对立,不可兼容,是非自明,理想人格已为社会道德准则所规定,别无选择,而今年则有理想、合理合法分利和妥协等的多种可能。这就透露了一个新的苗头,那就是前者人格理想化,适合抒情,后者正面复杂的现实,而且有统计数字为据,则须要理性分析。抒情可以主观、逻辑可以片面,而分析,则是客观的,超越感性的,最忌片面而求全面。
从这一点上说,今年的命题就其总体来说,为理性分析,也就是议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前些年那种普遍被赞扬的作文题如“北京的符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要握紧你的手”“迈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偏向于抒情的题目显著减少,偏重理性议论者大量增加。
总体来说,今年的题目,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一如既往,比较适合抒情的,如山东题:这世界需要你,四川题:总想有一种期待,重庆题:情有独钟,江西题:孟子“三乐”。无可讳言,此类抒情题,在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平衡上,水准落后于前些年。其偏颇在于导向性太明确,个性化发挥空间甚小。江西题虽为材料题,然而连主题都规定死了(孟子三乐,“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所幸,此类平庸题所占比例不大。更多的,是第二类,抒情与理性议论兼容,但是,更侧重于理性分析,如北京题:在各类世乒赛中包揽冠军,此题的特点是提出问题,荣誉与球艺发展之间的矛盾。天津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为文,立意的核心就是两种不同的效果之间差异,这和江苏作文题目“拒绝平庸”异曲同工,核心就是“不避平凡,不可平庸”的矛盾。事实上,这类题目,如果光是从抒情诗意方面着眼,是难以出格的,要考得有竞争力,局限于抒情肯定比较肤浅,如能在平庸与平凡的内在对立分析出二者转化的条件,主题才有可能深化。第三类,则根本上是理性分析题,也就是说,最适合作议论文,很少抒情的用武之地。浙江题,一代又一代的偶像,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当然,这个题目把矛盾提示得很彻底,可惜的是,题目的文字太繁琐,特别是最后的“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间直是画蛇添足,主题本来应该由考生自主确立的,命题者却在越俎代庖。当然,相反的情况,题意太模糊,如福建题以袁隆平的话为题,一方面,野外晒太阳,空气新鲜,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是梦想水稻长得像高梁。两个方面都是好事,构不成对立,难以直接进入理性分析,而抒情又很容易陷入显而易见的平淡。如果在野外劳作中强调艰辛,脚踏实地,则与梦想相反相成,思想空间就可能比较大。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理想的是上海题: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题目的对立面很鲜明,在字面上,互不相容,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挑战性很强,首先是,在相反(过去和没有过去)到相成的转化(现在中就蕴含着过去),其次是揭示出矛盾转化的条件(内在痕迹和记忆)。这个题目的发挥空间很大,大而至于自然史,民族史,小而至于一棵树苖的疤痕,童年心灵的梦想等等,都可能和当前外部的形态精神特征有因果关系。这样直接对立的素材,不但为理性分析提供了空间,而且有上升为哲理性的可能。当然,这样的题目,并不绝对排斥抒情,但是,缺乏一定的理性分析,抒情的诗意将失去基础。在此类命题中,和上海卷在哲理意味上异曲同工的是辽宁卷“ 哲学家拿一个苹果给同学们看,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么?有的学生说闻到了。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拿着苹果转了转,一个学生说没闻到,一个摸了摸问这是什么苹果?另一个说我感冒了。最后哲学家把苹果给大家传看,才知道是一个用蜡做的假苹果。”这里涉及的是主观预期和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命题的重点显然是挑战考生的在对立面(客观的假和主观感知的真)中寻求转化的原因。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广东卷的“回到原点”。应该说,在所有命题中,这个题目难度是最大的。题干解释说“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事物的根本。看起来,指向性有点模糊。和上海题的“过去”“没有过去”直接提供对立面,而是把把“原点”的针对性隐藏起来了,“原点”所针对的是“当下”,“源”针对的是流、“起”针对的是终,“中心”针对的是边缘,“根本”针对的是枝蔓。把对立面还原出来,就不难分析,展开论述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个题目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挑战性相当严峻,一般考生缺乏思辨修养,很可能把它写成强调片面的“不忘本”的抒情性文章。

[1] [2]  下一页


觉得从抒情文体到议论文体导向的重大进展―-从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看命题的历史走向(孙绍振)作文指导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作文 历史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