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导读与鉴赏

《林黛玉进贾府》导读与鉴赏
日期:11-07 20:39:31| 诗词鉴赏|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林黛玉进贾府》导读与鉴赏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方面的资料,


 【课文导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它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它以贾府为人物活动的中心场景,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纠葛和悲剧,以及具有典型特征的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并旁及王、史、薛几大家族的败落,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及痼疾,客观上显示了封建制度必然败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博大精深,可以说是一部艺术化了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其产生后即出现的“红学”绵延二百多年,至今仍方兴未艾,不能不说是文学研究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正足以说明《红楼梦》的无穷魅力和不朽价值。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约公元1715年——约公元1763年)①,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南京。其先世原为汉人,明末入满籍,属满州正白旗。后来其祖先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曹氏因武功起家,且同康熙有一种特殊关系。雪芹的曾祖母曹玺之妻孙氏是康熙的乳母,其祖父曹寅少年时曾作过康熙的“伴读”。故康熙即位后就把内务府的“肥缺”——江宁织造一职授予曹玺。其后,曹寅及其子曹颙和过继子曹頫(一般认为他是曹雪芹的生父②)递相继任此要职,其间又曾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因此曹家成为彼时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由曹寅接驾,驻跸于织造府。曹家也是“诗礼之家”,特别是曹寅主持刊刻了《全唐诗》,编纂了《佩文韵府》。显赫的家世,使曹雪芹在享受荣华富贵之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学熏陶,也积累了大量封建贵族家庭各方面第一手的资料,为其日后创作作了丰厚的储备。观《红楼梦》一书,基本上是曹家枯荣兴替的艺术化“自叙”③,足以说明问题。
    雍正继位后,受皇室内部斗争的牵累,曹家开始失势。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织造款项亏空”之罪名被革职抄家,“百年望族”终于败落。十三岁的曹雪芹随全家迁回北京,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到了“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的地步。但他以坚韧的毅力,专事《红楼梦》的写作与修改,把他的悲剧体验、诗化情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了这部呕心沥血的旷世奇书中。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幼子夭亡,他因过度忧伤和悲痛而一病不起。这年除夕(公元1763年),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只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八十回《红楼梦》。
    今传《红楼梦》120回,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高鹗(1738—1815),字兰墅,祖籍辽东铁岭,属汉军镶黄旗。乾隆六十年(1795)进士,著述颇丰。但确立其文坛不朽地位的却是他对《红楼梦》的增补。其增补有功有过,功著而过微。自古及今,为《红楼梦》续补者夥矣,而无有能出其右者,其功过是非当不言而喻。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后半部分,原题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④(根据甲戌本——曹雪芹原作脂评手抄本,仅残存二十八回——该回的题目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而程高本——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五十七年两次活字版排印本,书分120回,前者称“程甲本”,后者称“程乙本”——题为“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该回是全书序幕的组成部分之一。《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交待。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必要概要了解前五回的基本内容。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写的是书的出处、书名的由来及创作经过,甄士隐梦知“木石前盟”,以及贾雨村的沦落,是全书的总发端。交代书名由来及创作经过时,作者以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为肇始。讲的是女娲补天之弃石灵性已通,痛惜自己无力补天,遂口吐人言,请僧道二仙师携它去人间走一遭。它就是随宝玉而诞为其随身携带的“通灵宝玉”。不知几世几劫后,访仙求道的空空道人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发现了这块“幻形入世”,上面刻满记述其人间经历文字的石头,空空道人将其“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是谓《石头记》。以后故事皆石上所记。甄士隐梦知“木石前盟”,写的是他梦听僧道对话,得知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成为绛珠仙子。后神瑛侍者欲下凡,绛珠仙子也决定下世为人,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以酬其灌溉之德。这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身。
    “通灵宝玉”(即“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着双重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思想相对立的顽石般的性格,难为世俗所容。“木石前盟”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伏下了一笔。总之作者以这两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作楔子,为塑造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染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写林黛玉的母亲贾敏病逝(这为第三回林黛玉寄身贾府伏下了一笔),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闲居无聊,在一乡村酒店遇到都中古董商人冷子兴,贾便向其打听奇闻异事。冷子兴借贾宝玉衔玉而生的奇事演说荣国府,给读者简要交代了贾府人物关系。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写的是,一方面,贾雨村因教林黛玉之故,经林如海引荐而拜谒贾政,得谋金陵应天府一职而去上任——这是略写,一笔带过,为第四回伏笔;另一方面详写林黛玉寄身贾府,通过林黛玉刚入贾府的耳闻目睹和感受,第一次直接具体地描写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并借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重点介绍贾府人物,从而开启全书之真正序幕。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基本内容是:甄士隐被人拐走的女儿英莲已长到十二三岁,被书生冯渊看中买下,却不料人贩子又将她卖给“呆霸王”薛蟠。冯渊不同意,被薛蟠活活打死。主审此案的贾雨村得到手下一个曾当过和尚的差役的点化,得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特殊关系后,枉法判案,包庇薛蟠以求进身。该回把贾府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的意义。同时,薛蟠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1] [2] [3]  下一页


觉得《林黛玉进贾府》导读与鉴赏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诗词鉴赏   林黛玉 ,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