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初中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日期:11-07 20:39:31| 初中作文教学|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初中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方面的资料,



鲁文艺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是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上作文课,教师没谱,学生头痛。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实现培养学生既会作文,又会“做人”的终极目的。我认为要在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下面就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活动,作文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活动。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但信息社会使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宣泄、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每当此际我定会当仁不让。如每年的镇中小学“春运会”,规模大、观众多,“政宣股”需要大量即兴广播稿,以震声威。广大学生既从心里佩服“运动健儿勇夺冠军”的英雄行为,又有写成文稿弘扬“夺冠”精神并能在广播里播诵的欲望。对此我及时给予鼓励、支持、点技,帮助他们踊跃撰稿,投递播音处。大家兴致可高了,你一篇他一页的诗文纷纷被播出,为运动员鼓了劲,加了油,为运动会添了彩。这一举动,既锻炼了学生实地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现了,教与学协调一体了。同样为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还经常组织升旗仪式“感受记”、“诗歌朗诵评优”、“优秀作品赏析”、“报刊剪辑”等活动,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如: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收集两篇精彩文段,并在空白处写上些鉴赏文字,每次双休日收上来检查,发现好的“文章”或鉴赏文字在课上介绍并表扬,课后大家传阅,或誊好上“壁报”供大家赏读。学生对这项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努力收集对写作有帮助的文字,并进行深入理解,作出简要评析。他们还根据文章的内容分门别类地配以五光十色的封面和生动活泼的插图,令人爱不释手。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换来的是学语文爱老师、爱学校、爱生活、爱作文、爱文学的浓浓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消除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作文有话可写了,教师指导也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了。实践使我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脱离学生实际,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观念去框范学生,其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鉴于此,我觉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条件。

一、 一、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须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正如常言所说:“打铁先得本身硬”。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以高尚的师德、文德,过硬的业务功底,肯做扎实的基础工作等几方面强化自身、优化自己,最后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因此我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该是适度、适时和得法。讲的过多,面面俱到,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讲的太少,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又起不到点技的作用。比如作文前的指导,要变教师讲为学生观察或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加入,增强兴趣,活跃思维,以其达到从容成文之效果,如学习了《愚公移山》后,可让学生讨论“移山哪如搬家”,学了《最后一课》,可让学生讨论“韩麦尔重返讲台后,小弗郎士该怎样学习”,学了《猫》,让学生讨论“第三只猫的死说明了什么”,学了《荔枝蜜》,让学生讨论“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的深意在哪”等,大家经过讨论,既明白了范文的匠心,更觉得可写的内容很多,恨不得立竿见影,一吐为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提高,作文的思路捋顺,下笔自然从容不迫了。实践表明这种“先说后写”的方法,每次讨论的时间虽短,效果却是事半功倍,有助于学生养成作文前认真思考的习惯。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作文基础,讨论的过程既是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方法、各抒己见的过程,更是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欲望的过程。从讨论中,学生明白了作文的目的,获得了许多可写的材料,受到了“谋篇”方法的启发,作文变得不再是难事了,学生肯定会“有的写”,“乐于写”。这样的“主导”就真为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起保驾护航作用了。

一、 一、重视学生的实践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师,没有不重视学生的实践的。我是这样认为和操作的:

1.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首先需要教师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因此,在作文实践中我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记述自己,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投身其中,其乐无穷。

2、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教师要激励学生“用心”生活,多方积累。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做到,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这也是积累的一个重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遇难(别人以为难写的文)不惊,提笔成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积极倡导参与社会活动。叶圣陶先生也告诫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这样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设置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如冬季到了,学校因条件差,需同学们自己找报纸、裁好,再打好浆糊糊窗缝;还有购来炉子,需要套好,各种“件”需要安装适当。如何做这些实践活动?女生仔细,就让她们糊窗缝,男生能干,善动脑筋,叫他们套炉子,安装好。教师在旁边当顾问做指导,余下“人员”在一旁仔细观看,然后把这些劳动过程,“劳动者”的动作、表情、语言,观众如何评价等记录下来,写成文章能不生动吗?社会生活色彩纷呈,变幻莫测,但课堂时间有限,课本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又较少,只有带领学生涉猎课外,才能拓展视野,增强兴趣。采用的方法常是①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给学生口头锻炼的机会。内容不限,可以讲个笑话,说件新闻,邻里趣事,自我介绍等。②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如链接成语、对对联、猜谜语、编歇后语和小故事等。③举办诗文朗诵比赛、表演小品相声等。这些活动,学生大都竞相参加,兴趣倍增,有了兴趣,还愁不爱语文、不爱作文吗?

[1] [2]  下一页


觉得初中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