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日期:11-07 20:40:16|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宁波中学    徐赛儿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又明确规定,语文课程除了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目标的落实外, “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也成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时代的发展也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和新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科学地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既能充分体现教学的目的,又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获得乐学的体验。①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而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状态,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较大关系,教师“奉送”的真理太多,学生主动的“发现”太少。如今,网络环境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冲突,使得教师不再是一个唯一重要的知识载体,课堂也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知识阵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和课堂的魅力又何在呢?自从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同文馆。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结合以上原因,我认为,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高地站在讲台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到底该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呢?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并且是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基本活动大致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交往等三种。”②但这篇文章着重要谈论的是在“教师的教”这一环节中,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站位或者说角色问题。

总体上来说,我比较赞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在这样一条总原则的指引下,我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粗浅地认为,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扮演好以下这些角色:

 一、导演 课堂教学是一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把教学看作是演戏的话,那么,教师该是导演(也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该是演员,且是主角(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戏要演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你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演绎这一堂课。

而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其次是还要研究学生,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核舟记》时,我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老师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把重点放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上。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表演他们不同的动作神态,这时,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跟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有学生表演不当,老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别的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又如,《皇帝的新装》一课的学习,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把课文编成适合演的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小话剧。并允许学生适当地加入想象的成分,加强戏剧效果。老师只是偶尔指导一下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运用。再如《陈毅市长》一课,课文就是现成的剧本,更加适合于发挥师生之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共同学好、演好这场戏。这样一来,语文课就活跃起来了。这里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当好演员必须认真地研读好课文。所以,“戏”演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 二、舵手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避免出现老师没有当好“舵手”的现象,如: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然而老师多是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会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随便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以上这些情况,显然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妨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为此,老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是很关键的。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有个学生还引用了电视上播出的被评上全国劳模的“沙漠造林女英雄”殷素珍的事迹来证明愚公的愚蠢。(殷嫁到了一个方圆十公里只有她和她丈夫两个人的沙漠地带,一开始,她很绝望,可是后来她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和她丈夫两个人在沙漠植树造林,后来植树六万亩,引来了四方旅客,并有大量居民前来定居)。而更出乎意料的是,听了故事后,又有学生认为愚公砍伐树木,挖掘山体,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做为老师,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再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我就花了整整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推测孔乙己最后到底是死了还是没有死。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并且都有凭有据。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告诉学生从鲁迅的写作意图出发,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孔乙己应该是死了的,并且陈说理由。

[1] [2] [3]  下一页


觉得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初中 教师 教学 课堂 如何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