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方案

“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方案
日期:11-07 20:43:33|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方案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初中   吴云

一、 问题的提出 

1、学生应在怎样的环境中学用语文?

教育的任务是将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社会学告诉我们,人类为完成自身精神、肉体上的延续,必须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这一过程,即为人的社会化进程,人的社会化进程是由教育来完成的,教育的直接目的便是把人从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我们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交际工具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人做为单个的语言活动中心和交际主体而存在,其借助语言文字与别的语言活动中心和交际主体进行交流,完成信息的传递、感情的交流等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环节。所以,培养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最基础的便是培养其能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和生活,语文教育便承担着这一任务。语文学科做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人的社会化教育中承担着奠基的作用,语文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关于人的心灵的学问,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他们借助语言文字认识、了解、改造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从人的活动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考察、理解、评价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教育。”这种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过程,有着自身的规律。语文学科教育活动是在一定时空条件形成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场所的设备、布置等有形环境,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和学习氛围等无形环境,都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内和校内的狭隘的空间,它尤其需要开放的良好环境。

这个环境是怎样的呢?我们应在什么时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呢?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在以前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这种封闭的语文教学有以下特征: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教室里,把“窗户”关得紧紧的,手捧着书本,天天重复这样的劳动:划分层次结构、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概括写作特点……封闭终于招致社会的责难,甚至有人说这样“祸国殃民”、“误尽苍生”。痛定思痛,改革的春风吹来了,终于有了变化,教师打开了窗户,外面的新鲜空气进来了,给人以生机和活力。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有了提高,长久的分歧也得到了统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标志着新一轮语文教育革命的到来,许多人认识到:语文教学再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存在了,在探索者的不懈努力下,令人欣喜的语文教学新思想、新理论得以不断涌现。现在,我们意识到:不能把语言与其背景割裂开来,不能把语言简单地当作抽象的东西来进行分析,那种“重‘死’的语言、轻活的语言,重语言的形式、轻语言的内容,重语言的组合、轻语言的运用”的支解式教育再也不能在语文教学中立足了,取而代之的应是“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从现代生活发展远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的富有形象思维、富于情感表现、富有生命活动的新型语文课,而且,语文教学本着“让生活的观念统领教学,让教学的过程贴近生活”的原则,“按照人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读写听说的规律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应做到“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再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既然教学要从语文的实践性出发,那这种实践性的环境应如何创设呢?课程标准没有给我们指明,“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标准也没有做进一步的诠释。这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探寻。

2、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的任务是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语文教育在将人从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承担的是最基础的工作,即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语文人。语文人最基本的素养便是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教育的任务是“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简言之,在此阶段,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为此阶段合格的社会人的基础。语文素养是社会人最基本的素养,语文素养不是知识点、能力训练点,也不是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相加之和,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关照和认识语文素养(不是语文素养可以分成这样的三个部分):一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语文素养侧重于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二是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语文素养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策略,以及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三是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个性的,是个人在语文方面的素养,它的形成有赖于语境的优化、语用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语境、语用、语感便成为制约个人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这三大因素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而这三大因素又可归结于语文交际圈,所以,对语文交际圈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就其实质便是从语境、语用、语感三个因素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所做的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内涵 

1、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也是教师

交际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jiao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语文学科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肯定语文的人文性符合语文课程的实际。语文本身是一种文化;作为课程主要资源的教科书以文选方式呈现,选文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式反映人类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而不是直接单纯地展示“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定义用“交际”一词为“工具”定性。交际的工具只能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必须强调交际参与者的主体介入,强调教学中的互动交流。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又是带有强烈主体色彩的、灵动的、有悟性特征的媒体,对掌握和使用这一工具的人,具有发展和调适功能。

[1] [2] [3]  下一页


觉得“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方案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课题研究 教学 语文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