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2017年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走向及备考策略

腹有诗书气自华——2017年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走向及备考策略
日期:02-11 12:26:29| 诗词鉴赏|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腹有诗书气自华——2017年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走向及备考策略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方面的资料,


作者: yinchuanju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词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上,但在实际考查中,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等原因,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而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转而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显而易见,如果我们依旧只侧重对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实际鉴赏能力的培养,那么,这不仅与命题者改变命题方式的初衷相悖,而且将会使学生在考场上面临手足无措的困窘。在研究备考策略之前,我们需要根据今年《考试说明》的表述,并对照过去近十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的命题特点,探讨一下今年诗歌鉴赏命题的可能走向。 
1、从诗歌材料的难易来看: 
  以往的诗歌鉴赏题,在材料选择上,既有写景状物以寄寓情怀的,也有怀古咏史以讽喻时政的,既有表现个人忧愁伤感的,也有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总而言之,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材料简单的自不必说(如2001年春季的《鸟鸣涧》),那些即便材料本身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是高难度(如1996年的元曲),但是由于题干的要求是选择“说法错误”、“分析不当”的一项,考生一般可以借助正确的选项准确地理解原诗。以致有人评价说:过去的诗歌鉴赏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而是一种变相的判断,是考查学生判断别人的鉴赏是否正确而已。 
  现在,既然命题者放弃了这种“考查判断”的简单样式(请注意,在这种所谓的“简单”样式下,考生的得分率并不高),转而选用客观上可能会加大难度的主观表述的形式,为了能够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而且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的状态,选择的诗歌材料可能会比较浅显,从而降低阅读难度。试想,如果考生连基本的阅读理解都存在障碍,又如何去进行初步的鉴赏呢?这一点将恰与以往的“题难做易”(可依靠排除法等手段解题)形成强烈反差。 
2、从是否选用定论之作来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此可见,鉴赏是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的。如何使考生对作品的理解不致有悖作者及命题者的本意,这就必然牵涉到是否选用定论之作这个问题上。选用定论之作,考生曲解或者歪解作品的可能性就小,才能更有利于达到考查鉴赏的目的。如果选用了争议、分歧较大的作品,就必然会产生见仁见智的问题,在阅卷场的实际操作中就可能不得不因此放宽评分的要求,这样的选材固然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不利于选拔考试对考生的区分。因此,我们认为诗歌鉴赏所选择的材料,应该是定论之作,至少是“所见略同”之作。张伟明先生在《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展望》一文中写到:“命题之所以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查内容,一是从能力出发,古诗和新诗鉴赏,在考查的能力要求上是一致的;其次,是古代诗歌在命题在选择范围上来看,古代诗歌的比现代诗歌可选择的余地要大得多;第三,古诗中有不少诗句或脍炙人口,或蕴含哲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有益。”我们从张先生选择古典诗歌考查的第三点理由中不难发现,“脍炙人口”“ 蕴含哲理”这两句话,提出了诗歌鉴赏材料的选择标准,也给我们的推测做了很好的注解。 
3、从可能的设题角度来看: 
  既然是以主观表述的形式来考查诗歌鉴赏,就不可能泛泛地要求考生对作品进行全面鉴赏或评价,命题者应会明确要求考生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根据《考试说明》,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二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张伟明先生在《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展望》中进一步解释:“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我们可以由此推断,这一道诗歌鉴赏题应会分成几道小的试题,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或分别考查或结合考查。这实际上仍是延续客观题的命题思路,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少许不同而已。所以,认真研究前些年的诗歌鉴赏题,依然有助于迎战2002年的高考。 
4、从考生个人发挥的余地来看: 
  由于诗歌鉴赏采用主观题的方式,不可能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答案,在阅卷场中制定评分细则时,一般会考虑到考生多方面的情况,给予适当的但不非无限的宽限。因此,诗歌鉴赏中考生肯定有个人发挥的空间,同时这种自我发挥也必然受到一定的约束。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从作品自身的内容出发,尊重已有的定论,在此基础上适当发挥,但是不能无限类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夸张臆断等。 
  概括以上的分析,我们对2002年的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了这样的一个初步的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仍然延续客观题的命题思路,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2002年的诗歌鉴赏备考中,建议采取以下的“三强”策略: 
一、加强文化积累 
  陆游“功夫在诗外”的精辟见解,不仅是对诗歌创作规律的高度概括,而且也是对诗歌鉴赏提出的最高要求。古典诗歌鉴赏考查的范围由内容到形式,分布很广,对鉴赏者的素质要求很高,考生的文化素养,包括他所具备的鉴赏知识、生活阅历、审美情趣等等,在诗歌鉴赏的考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诗歌文化的积累在我们的备考策略中成为首先之选、重中之重。与诗歌鉴赏相关的文化积累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大量诵读、反复吟咏: 
  许多长于诗词的前辈都曾指出吟诵涵咏的重要,在吟诵涵咏之际才可以深深品味诗歌的意蕴和情趣,所以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欣赏一首诗,读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在抑扬顿挫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同时,“读”还需伴以“冥想”,在冥想中揣摩,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选择那些脍炙人口、蕴含哲理、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古典诗词,作为诵读的材料。 

[1] [2] [3] [4] [5]  下一页


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2017年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走向及备考策略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 ,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