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2课时(语文版高一必修)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2课时(语文版高一必修)
日期:11-07 20:50:32|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2课时(语文版高一必修)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中部  黄自来
    教学目标:
    1、领略课文表现出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理解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2、学习本文对事物严谨、辩证的分析,感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体现出的广阔视野与深厚积淀。
    3、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提要钩玄、概括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共同点。
2、理解“在建筑中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才能创造出成功的建筑”。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既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共同点。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领会、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课件显示国徽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
这熠熠闪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它的设计者是梁思成夫妇等八位设计师;这庄严巍峨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设计组组长是梁思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文章《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2、作者介绍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他于50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3、背景简介
作为建筑艺术大师的梁思成,对建筑的设计和审美要求很高。他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写出了大量的经验论文。本文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对我过建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通读全文,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指出在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2---7)举例介绍音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的特点。
     第三部分(8---16)举例介绍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的特点,还指出当前城市建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5、细细品味文中描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的美感,抓住以下关键词,咀嚼其内涵,在课本上画出表达中心观点的关键句。
     关键词:
     (1)时间与空间持续性
     (2)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3)重复与变化,主题与变奏
     关键句: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6、课文副标题为“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通感”作为修辞,它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列举所学诗文中的例子?在本文中“通感”的含义应是什么?
    明确:“通感”本为一种由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借此描述在语言中用一种感官印象来形容另一感官感受的修辞手法,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谈到“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如《荷塘月色》中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对淡淡的荷香的描述。
    但在本文中“通感”一词的内涵与上述情况不同,它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
     7、全文结构其实也体现了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艺术原则,请加以分析。
    明确:音乐、舞台艺术、绘画、建筑,变化着的是不同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相通的艺术规律;一项项、一节节按顺序说来,结构稳重、朴实,却通过一次次重复强调了在“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规律。
8、布置作业
课文中对音乐、舞台艺术和绘画中的重复与变化做了细致的描述,请用表格形式整理作者关于音乐、舞台艺术和绘画艺术特点的说明,并思考课文中音乐、绘画、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1、 检查回顾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鳟鱼(   )        寥寥几笔(   )   庑廊(   )     梁枋(    )
左睇右盼(    )   颐和园(     )   一幢(    )    眼花缭乱(     )
(2)文学常识填空
梁思成,          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中国当代        学家,         学家,建筑理论家和     家,是                  和                     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        系。
    2、“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耐人寻味,请品味作者通过“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这一细节传达的思想内容。
    明确:浅白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建筑师的作用、建筑与人的生存关系。话语浅显,但包含着很深刻的思想。人被现代建筑统一分割,装在规范的空间里,已经被异化了。有人说现代建筑就是新的贫民窟,没有亲切感,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好像孩子哭着找不到家门……人们已经被生活的紧张和压迫隔离和囚禁。这句话表现了作为建筑大师的梁先生对当代城市建设中错误思潮的焦虑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1] [2]  下一页


觉得《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2课时(语文版高一必修)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语文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