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记住才能弄懂,只有弄懂才能记住——谈高考备考学习方法

只有记住才能弄懂,只有弄懂才能记住——谈高考备考学习方法
日期:11-07 20:50:32| 高考复习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只有记住才能弄懂,只有弄懂才能记住——谈高考备考学习方法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方面的资料,


杨清健

对高中生来说,文科比较明显的,有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是不分家的,这四门学科里,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样,理科也如此,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有着太多的联系。这就等于告诉应考学子,学习文理科必须要有“联系”的观点,必须要用 “联系”的方法;这种“联系”,在大脑记忆里可以织成大片的“知识网”,而不仅仅是“知识链”或“知识点”。
一个知识点好比是一颗珍珠,珍珠多了如何保管是一个问题;如果随便乱丢不予管理,不但找起来麻烦,而且很可能会遗失掉一些珍珠。如果你稍微一想,用一根塑料线把巳有的珍珠一颗颗串联起来,不但不会弄丢而且还很好找。试想,如果将已有的珍珠(知识点的分布)改装成网状的结构,网状的每一个交叉点就是一颗珍珠即一个知识点,那这些珍珠(知识点)真可谓牢不可“丢”,牢而易找。
如何才能织成这块“知识网”呢?
先廓清一个错误的观念
生命在于脑运动

有人认为,多用脑会损坏脑细胞,甚至会缩短人的寿命(这样造成了许多不愿意用脑的“精神贵族”和“懒汉”);而情况却恰恰相反。
“生命在于运动”,然而,现代医学对此有了更新的认识,认为“生命在于脑运动”,因为人的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能坚持脑部运动,即多用脑,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延长大脑细胞的寿命。
日本科学家报道,经常用脑的人到了六七十岁,思维能力仍象三十岁那样灵敏;反之,那些三四十岁就不愿动脑的人,大脑会加速衰老。美国科学家还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将75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分为3组——天生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和受人监督组。
实验结果是,天生勤于思考组的老人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三年后,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还活着,思维迟钝组死亡率为12.5%,而受人监督组有37.5%的人已经死亡。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随处看到这样的例子:大王退休在家,原本身体很好;可退休在家一年后,整天待在家里,缺乏运动,又没有什么爱好;人发胖了,各种疾病接接踵而至。有一天,邮递员到他家送报刊,透过门缝,发现屋内有一滩殷红的鲜血……大王得脑溢血而死,享年六十二岁。教了三十多年书的老刘也退休了,外市的一所学校聘他当教务长;他愉快地应聘而去,离开家,离开老伴和子女,就像是个老单身汉;他组织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地制定了一些激励教师的

开放性的规章制度,他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每周回家一次就象旅游了一回,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他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这样,他一干就是十年。如今,他正在编写一部教学和人性教育管理方面的专著《复合性教学和人本管理》;他思想非常活跃,精力充沛,在思想观念方面比年轻人都要“与时俱进”;他说,他还准备写一本“教育心理暗示”方面的著作。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刀不磨会生锈,人不用脑会衰老。
由此可见,勤于思考、有所追求,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多记才能记全 记得愈全才能记得愈牢

我们用通常的现实生活方式来测试一下成年人的记忆力。假如甲记一首诗,乙记十首诗。一年里,甲没有再记其他的诗文,而乙不断地记忆了许多诗文。一年后,他们都能够背出他们各自记住的诗(前者一首,后者十首)。往后的又一年里,甲还是只背那一首诗,而乙不断地继续背了更多的诗文。二年后,甲还是只能记住那首诗,似乎背得滚瓜烂熟;乙却能够背出三十首以上。至此,似乎还不能说明问题。可是,令他俩五年里各自不要再记任何东西(包括诗文);结果五年后,甲只能记住那一首诗开头两句,怎么也想不起下面的诗句;乙呢,却还能记住二十首以上。
造成这种现象巳经出人意料之外,原因何在?是打破了一般人的思维定势:人们总是认为,一个人记东西记得愈多就愈难记住,而记得愈少才记得愈牢。而事实却是另一种情状。
为什么呢?记得少,一方面大脑缺少运动,另一方面缺少形成知识网的条件;这样对大脑产生的刺激力度不够,因而就容易遗忘。记得多,一方面大脑做了有趣的运动,另一方面搭建了知识的网状结构,从而把“元素”稳固地记住。为什么说是“有趣的运动”?不断“重复”当然能使大脑识别而记住,但大脑更喜欢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场合见到同一面孔”而识别记住。譬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有两种记忆法来记,一种是不断重复地背诵;一种是不同时不同地的在A、B、C、D各种不同的书籍或报刊电影电视里以不同的形式跃入大脑。相比之下,后者的记法大脑更容易得多并且是更轻松地记住了这两句诗,而且记得更牢时间更长。这就象是人与人的交往一样,和自己生活在同一条街上的朋友同事,见了面甚至有一阵子没见面而再见到也不感到稀奇;而如果在外省处市见了面却会很兴奋很亲切,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多记,综合的记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跨学科的记忆,用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方法将各科串联起来,则会记得有趣而更牢。

单学科和跨学科都能建立知识网

比如历史上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于1864年失败,而在国际上也于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记忆媒介是“年份1864年”;由第一国际又联想到有第二国际,于1889年建立,记忆媒介是“第几国际”。也许我们还可以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1918年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1945年间,记忆媒

介是“第几次世界大战”。很好记忆的是,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别是在1840——1842年和1856——1860年间,记忆媒介是“第几次鸦片战争”。标志着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深刻变化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的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1901年)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这里的记忆媒介是“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程度”。
比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的记忆,通过学习,可以发现编者是按照“中国历史纪元表”的顺序来编写的。总共有三条线索:小说一条线,散文一条线和诗歌一条线。在这个记忆媒介和“历史纪元表”媒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记忆网。
如小说一条线:上古神话传说(教材未选)——志人志怪小说(原《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三王墓》《韩凭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唐人传奇小说(课文选有《柳毅传》,原《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南柯太守传》《虬髯客传》)——宋元话本小说(课文选有《智取生辰纲》《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明清章回小说(课文选有《林黛玉进贾府》)——晚清文言小说(课文选有《促织》,原《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画皮》《婴宁》)。
诗歌一条线,散文一条线亦如此。
可想而知,跨学科建立知识记忆网就更能找到记忆媒介。理论根据是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反映事物规律的科学和艺术同样是普遍联系的。
故此,用联系的观点,用联系的方法学习备考是一项有效而可操作的好方法。
如果要烂熟于心的话,那就是如标题的两句话:只有记住才能弄懂,只有弄懂才能记住。
觉得只有记住才能弄懂,只有弄懂才能记住——谈高考备考学习方法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高考复习资料   学习方法 高考备考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