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图文转换题例谈及训练

高考图文转换题例谈及训练
日期:11-07 20:51:07| 高考复习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高考图文转换题例谈及训练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方面的资料,


赛文学校 黄金

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近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表分析题型理应得到重视,图表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生产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到不同的知识领域。
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图表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已把对图表认读和图文转换作为一种能力型题融入考试试卷中。如综合科目中的图表分析题,语文科中语言运用题——把图表内容转换成相应文字。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在平时教学和复习备考中,要加强这种题型的能力训练。笔者就语文科中图表文转换题来解剖一下其答题思路。
一、能力测试趋向及要求
图文转换题型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它行业的交叉重叠,也体现了教学中对社会生产、科技信息发展特征的关注与分析及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查。由于其综合性强、又有新颖性,考试中命题形式大体上包括图文、表文转换两类。在表达要求上,包括把图表信息直接表述为文字和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两类。
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一般置于第二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6分。答题时有时还有字数和句式的严格限制。
这类题型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
第一、全面准确地认读图表内容。一般来说,解读图表遵循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第二、对认读结果的要求,注意两点:①结果与源信息的同一性。即图表包含的陈述对象、比较的各个项目角度、事物发展的趋势,在转换中一定要全面准确,不遗漏。若题目要求把图表内容表述出来,还要引用图表中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说明。②结果与源信息的一致性。即在归结中,答案要点要与图表反映的整体趋向、观点态度一致。同时还要注意与题干中字数和句式的要求一致性。
二、典型错误
1、 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如:(2002年海淀一摸)将下列图表转换成一段叙述文字,不超过60字。
截至1998年6 月,全国注册的私营企业比1997年6月增长情况比较表:
全国注册的私营 全国注册的私营 全国注册的私营
企业户数 企业的从业人员 企业的注册资金
104万户 1458万人 6554亿元


1997年6月1998年6月 1997年6月1998年6月 1997年6月1998年6月
【分析】 从三幅柱状图看,只提供了1997年6 月和1998年6 月的私企注册 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的数据。而在作答中,有的同学把“私企”与“国营”对比来分析,甚至误认为这是信息归结题,得出了“下岗再就业人数增加”的结论,从而造成信息多余或无中生有。
【答案参考】 截止1998年6月,我国私人企业注册企业达362万户,从业人员数为3,218万人,注册资金达9,556亿元,分别比1997年同期增长23%、24%和53%。
2、 信息遗漏或缺失
学生在读图时不细心,不全面,结果顾此失彼,造成信息缺失或遗漏,使得答案要点不全面。如:(2004金太阳模拟) 阅读下面图表,回答(1)、(2)两题
古调类 普 通 话 徐 州 话
例调类字 出白百木 诗 时 古老 近 放大

什么话和调值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阴平55 阳平35 上声214 去声51 阴平313 阳平55 上声35 去声51

入声去向 分别归入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调类
(1)根据图表所示,说明普通话中去声的来源。
(2)比较普通话和徐州话,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本图表比较角度和比较项目多,包含的信息复杂,读图若不理清思路,找到突破口,在答案要点组织上很可能丢失信息。如第一问“普通话去声的来源”有的学生归结为“去声和上声”,忽视了“古调类”“上声的一部分”范畴的限制。第二问最易在回答时遗漏信息要点,有的学生归结为:“普通话和徐州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去声调值相同。”但仔细一分析,对这两种话体,既要比较其相同点,又要比较其差异。
【答案参考】 (1)普通话去声来源于古调类中的去声和上声的一部分。(2)普通话和徐州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且去声调值(51)相同,古调中的入声在这两种话体中分别归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类。但二者在阴平、阳平、上声的调值差别很大。

3、 信息推断错误
如:下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
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
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
作文编号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阅卷教师 大学教师 中等 下等 上等 上等 中等 下等 下等 中等 下等 中等
中学教师 上等 上等 下等 上等 中等 中等 上等 下等 下等 中等

【分析】 这是一份抽样图表,对信息归结和推断时,要对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哪些作文评分上相同、哪些不同。从样本中看出整体情况,求出概率,管中窥豹,得出结论。回答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意见比较一致”,过于笼统;有的学生回答为“对2、3、7号作文卷评分有明显误差”,显然学生不理解什么叫抽样调查。

[1] [2]  下一页


觉得高考图文转换题例谈及训练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