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八

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八
日期:11-07 20:56:07| 文学常识|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八是关于写作指导 - 文学常识方面的资料,

  以yi

  1.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4.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例解]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6.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解]用作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7.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8.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例解]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9.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10.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例解]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11.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12.(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解]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例解]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例解]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15.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16.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例解]表示目的关系,译作“来”、“用来”

  17.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例解]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18.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19.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例解]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2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例解]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2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2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例解]“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觉得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八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文学常识   ,中国文学常识,初中文学常识,初中语文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