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模拟测试题三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模拟测试题三
日期:02-11 12:30:25| 考前模拟试题|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模拟测试题三是关于教师资格考试 - 考前模拟试题方面的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6.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7.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9.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10.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二、多项选择题

1.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闲暇教育

D.家庭教育

E.业余教育

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C.人类生存的需要

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E.社会安宁的需要

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

4.政治有( )几种表现形态。

A.管理

B.制度

C.活动

D.观念

E.组织

5.我国的教育结构确定了以下几种类型( )。

A.基础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E.成人教育

6.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 )的需要。

A.社会舆论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

C.个人意志

D.社会政治经济

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7.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怀特海

C.瓦•根舍因

D.赞科夫

E.克伯屈

www.45sw.com

8.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有( )。

A.教科书

B.参考书

C.练习册

D.课程计划

E.教学大纲

9.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D.提早自立原则

E.无歧视原则

10.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广泛性

C.活动上的自主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

E.方法上的趣味性

三、填空题

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    。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2.教育    是对教育****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

4.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     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权和公正评价权。

6.    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四、名词解释

1.人的身心发展

2.学校教育制度

3.教育内容

4.个体身心发展

5.最近发展区

五、简答题

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2.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3.如何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特点?

4.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www.45sw.com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BCBC 6-10 AADC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 3.AD 4.ACD 5.ADCE

6.BDE 7.ACD 8.ADE 9.ABCE 10.ABCD

三、填空题

1.职业化

2.民主化

3.康德

4.能动的

5.学习

6.教科书

四、名词解释

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部分。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从广义上讲,凡是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都可以作为教育内容。

4.身,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心,指人的全部心理构成。发展,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

5.维果茨基认为,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五。简答题

1.(1)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其中,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容。

2.(1)教育思想素养。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2)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3)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4)能力素养。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5)身心素养。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3.(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学生仅仅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或学习者来对待,忽视学生身心的整体性。事实上,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他既是自然实体,又是社会实体,教育所要实现的是人的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从教育学意义上看,学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全面的人,而不是被割裂开的、片面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喜怒哀乐等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如果不从人的整体性上来理解和对待学生,那么,教育措施就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教育活动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作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2)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青少年学生不是成人的雏形,而是具有身心不稳定特点的可塑性极强的个体和群体。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并不是已经达到发展的顶峰和终极,而是还都处在不断变化和趋向于成熟的过程中。这就意味着,学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和很强的可塑性。也正是由于青少年学生各方面发展都不够成熟,因此获得成人的教育和关怀就成为他们发展中的必然需要。对于发展中的学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而不应求全责备,要求他们做到十完十美。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身上的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消极对待,而要从中发现积极的进步的东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在以学习为主的各种活动中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从中得到发展的。而且这种学习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不同,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规范化学习。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学习的质和量都发生着重要影响。

4.(1)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其中生理成熟以性机能的成熟为标志,而心理成熟以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这两方面的成熟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另外,学生发展的速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也不是匀速前进的,而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的发展状态,体现出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发展的顺序性:学生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的。如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周、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发展则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

(3)发展的阶段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顺序性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阶段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跨入到另一阶段。而在不同发展阶段,尽管学生都表现出个体差异,但还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某一年龄阶段学生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年龄特征。

(4)发展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发展除了共同的年龄特征外,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觉得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模拟测试题三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考前模拟试题   ,小学教师考试试题,美术教师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