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河洛文化的考察报告

古代河洛文化的考察报告
日期:03-28 22:29:11| 考察报告|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古代河洛文化的考察报告是关于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方面的资料,


古代河洛文化的考察报告


陶渊明在自己的《桃花园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渔人迷了路,来到一个桃花丛生的地方。发现这里的人说话打扮俨然有古风,问起来原来是先世为避秦之乱来到此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种古文化,当你以为她已经消失的时候,他也许就保存在一个你不知道的地方,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失而求诸野。经过中原无数朝代的战乱饥荒和迁徙,河洛之间早已不再有当年文化胜地的繁荣景象。但河洛文化却经由人的传播,行至天涯海角。在遥远的福建、台湾、甚至于海外,有一群人,他们自称河洛人,说他们自己的话叫河洛话。在他们的文化里据说最好的保存了中国古时候河洛文化的基因,我们来到福建寻找古代河洛文化的遗韵。 

(www.45sw.comwww.45sw.com欢迎您投稿)

我们来到泉州,一般来说最热闹的场子就是这里的南音表演。南音被称为中国古音乐的活化石。他产生和流行的时代可以追溯到唐晋时期,是流行于中原地区上流社会的雅乐。她曲调清丽雅绣,唱词古朴慢妙,最奇特的是她的曲谱,看起来如同天书一般。据说是从唐代一直保留下来的公尺谱。里面除了有汉字之外还有一些一般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符号,这些符号其实是代表音律的符号,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简谱中的1234567。一到夜晚泉州的古街上经常就有这样的南音演奏。泉州人不可一日无南音,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句话叫作“闽人好古”,就是说福建人喜爱这种古老的东西,为什么喜欢这些古老的东西呢?因为这些古老的东西是自己的祖先带来的。在目前遗留下来的唐朝的很多绘画中,对南音有很多精彩的描绘。如今在中原大地已经失传的南音,却在泉州小城完好的保留下来。那么这种音乐是如何传到泉州又为何会保留得如此之好呢? 


公元前221年秦史皇统一了中国,正式将福建纳入了版图。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闽越族人,他们主要是受闽越王的管辖。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因不满闽越王屡生事端,乃出兵伐闽,并将当地土著迁往江淮以虚其地。当时的少数民族,根据历史记载,汉武帝打过来以后,把他们迁到江淮而不是就地统治,为什么呢?因为江淮是我们汉人居住的地方,过去统治阶级统治人的办法有好几种。把他们迁出去主要是方便统治,但是没办法全迁呀。有些人躲在山里面,过一阵又跑出来了。尽管实行了迁移政策,此时的汉人在这里仍然是少数民族,所以当时就在这里也设立大量的驻军。直到西晋永嘉5年,匈奴攻陷晋都洛阳,中原人纷纷南下避难。其中就有一部分人进入福建,闽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永嘉2年,中原版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八姓入闽,八姓入闽最典型的一个表示就是福建的晋江,就是取晋作为他的名字。晋江旁边到现在还有个洛阳镇,现在还叫洛阳,主要是由于这些中原过来的移民,觉得这里的山水很象他们的家乡洛阳,于是取名洛阳也。而这“八姓入闽”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入闽,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也带来了45世纪的中原汉语,这就是闽南方言的雏形。我们现在很多普通话念F的音,在闽南话里都可以念BP,例如飞机的“飞”,还有肥字。这个就保存了上古音了,因为大部分的音律学家都考证,上古时候是没有轻唇音的。这些在闽南话里就有很多了。这些中原人从河南的固始出发,经过了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走走停停,有一些就留在了迁移的途中的某地,最终有一部分人来到了福建,并在这里扎下根。(这些人当初逃难,走走停停,比如说到了当时的江东,按道理那边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比北方好了,可是江东当时那些都是大户,北方来的那些人,落下来以后呢,他们感到生活不舒适,他们是客,不舒服,所以他们又准备再往更舒适的地方去,所以又在往南,慢慢的过来了。所以这个迁徙的时间相当长,一般来说都是100多年)我们通过来的路线,以及今天留下的词语来证明,确实有把他带过来。所以我们说语言也可以来反证历史。到了唐朝中期一次更大规模的移民,彻底改变了福建的历史。公元669年福建南部发生了少数民族叛乱,唐高宗派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性军校,入闽平叛。平定叛乱之后陈元光上书朝廷,请建州县,武则天准奏。于是陈氏军队不复返回家乡,便在此地成立漳州俯。陈元光任刺使,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当初的陈氏军队与福建少数民族间的战争持续了100多年,打到后来陈政去世了,由他的儿子陈元光继任继续打,最后陈元光还被畲族人打伤了,可见当时畲族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不过呢,总是把他们平定了。于是就驻军漳州,漳州的开发应该说是陈元光,所以台湾现在祭组也就是祭陈元光。陈氏在当年写给皇上的书信中这样说,皇上的所派的部队威风凛凛,浩浩荡荡,但要征服人心光靠武力是不行的,还得靠礼让和教化,礼让、教化才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改变人的心灵。陈元光的开漳活动使福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纳入唐王朝的现行体制之内,并且在文化上完成了儒学传入福建的奠基性工作。陈元光本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他的思想中全都是积极入世忠孝礼遇,勤政简朴的儒家思想。他的儿子创办了闽南的第一家书院——松州书院,向老百姓讲学。虽然陈家与畲族人的战争进行了100多年,但时至今日畲族人依然祭奠拜他,而且对他的崇敬甚至超过汉族人。在河南固使陈家本是当地的名门旺族,但自唐代举家迁闽,现在那里早已没有后人居住。但时当年的陈氏庄园被作为家祠仍然被部分的保留下来。 


从开漳圣王陈元光向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建在唐朝还是一个以渔猎为主的蛮夷之地,而经过陈元光大办书院推行儒家教育,以及陈家6代人的苦心经营。加上唐末王氏兄弟对福州和泉州的着力建设,到宋朝时福建已经俨然成为文化与经济都很繁盛的地方。此时泉州已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化方面则出了一个对后世中国人影响巨大的人物——朱熹。朱熹是南宋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儒学历经1000多年演变的集大成者。他关于人性和人生理想的论断,关于天理人欲的关系以及忠君爱国的思想,时至今日仍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在福州中心有个闽王祠,闽王是另一个对福建影响巨大的中原人,他带来了中原对福建的第3波民族大迁徙。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河南固使人王潮、王审硅、王审支三兄弟乘乱起兵南下,率领数万名河南起义军在福建转战8年,终于占据了福建全境,掌握了闽南政权。王审之在闽期间也大搞文化建设、兴教育、目前我们福建的一些水利工程,名胜古迹,乃至一些农田、湖塘,都在王审之这个时候奠定的基础。 


虽然历次迁徙的原因和路线并不相同,但是汉人的大规模入闽,彻底改变了福建人口的组织结构。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现在有70%到80%人的祖先来自于河洛地区,在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之后,这些河洛后裔仍然牢牢铭记,自己的祖根所在。他们的族谱门楣上仍然刻着自己远在中原的家乡之名。比如目前我们在闽南经常见到的家门口所写的“颖川衍派”,一看就知道这家一定是姓陈的,颖川是淮河的上游,从河南流向安徽的一个地方,所有姓陈的都是从这里来。“刑阳衍派”,这也是河南的一个地方,也就是楚霸王和刘邦鸿门宴的那个地方,这家人肯定姓郑。这种现象在闽南、台湾都很常见。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来闽南跟中原的关系,台湾跟闽南的关系,因为台湾的都是从闽南搬过去的。为什么到现在有些台湾人还叫自己为河洛人呢?就是这个意思。 


在福建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的家中都存有大量的族谱,而在台湾也保存了相应的习俗,与现在中原一代的人观念不一样,福建人仿佛更家害怕忘记自己的祖先。仔细考察这些家谱、族谱,大部分一世祖的祖籍赫然注名着“先世居河南光洲固使”,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来自同一个地区呢?固使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这个城市到目前能够看到有大量的香港人台湾人捐建的学校。他是一个背靠大别山的水土丰美的地方,中原人来到这里本想可以休养生息,可是当形式令他们不得不继续后退时,他们只能沿淮河继续南下,在迁徙的徒中,他们又经过了吴地,楚地,找到合适的地方就住下来,容不了身的,再继续走,一个大家族的迁移往往会经历几代人,跨越一个世纪。当他们最终来到山高林密的闽越大地时,他们的口音已经融进了吴楚之音,他们的文化里也搀杂了各地方文化,而一旦当他们在这里立足,他们便要重拾起中原高贵的文化血统,强调他,传播他,以此来回忆和纪念自己的家乡。 


那到现在我们就清楚为什么南音会在我们闽南保存得这么好,因为南音必须用古代的语言来唱,而古代的语言最好的保存在我们闽南话里。包括我们现在唐诗读起来不压韵的,用闽南话读就很压韵,最有名的唐代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前四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普通话读起来已经不压韵了,如果李白杜甫还能过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他们来到闽南,这个语言还是相通的! 


从西晋到唐再到宋代以下,一批批河洛人因为历史的机缘,从河南固使出发辗转来到闽越一带。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开疆辟土的生存挑战,这些中原移民的先组逐渐形成了,勇于开拓,刻苦耐劳,敢拼爱赢的性格特点。携带这先祖们在血液里种下的向外行走的因子,他们从河南走到了福建、广东,又从那里走去台湾、海南、南洋直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海外移民,但是不论走多远,他们始终都记得自己是河洛人,他们把自己生活的地方叫作唐人街,称自己为河洛郎。 


这场面对大海的越洋迁徙,有人把他称作春暖花开,也有人把他编织成充满风霜的移民悲歌,尽管脱离了内陆灾年的赤地千里,先民采用官度或者偷度的形式,历经艰辛的航程抵达的大样对岸依然是荒郊遍野。第一代远洋拓垦的移民人数已经无从考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迁徙者同样劈荆暂棘。时光流逝之后,在海的对岸开拓出一个族群独特的奋争个性。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整个民族向外的文化变迁和覆盖广度。包括语言、习俗和信仰。史料考证这场大迁徙,波及海内外五大洲84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妈祖庙,她叫做天后宫。这坐天后宫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已经有811年的历史了。为什么这个寺庙这么重要呢,因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泉州人到海外去,这其中也包括到台湾去,他就把这种宗教崇拜带走啦。所以现在凡是有水的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门上的这个对联就是开放以后台湾同胞来献的,这个是台湾鹿港天后宫的,他们认为他们的香火是从这里传过去的,所以回到这个祖庙来。你们看这个泉州的妈祖,他的脸是粉红色的,旁边有个台湾鹿港的最有名的妈祖庙所放的妈祖。这个是他们来这里烧香后放在这里,让所带过来的妈祖熏祖庙的烟气,来年后再带回去,这样以后他们妈祖才灵。 


相传妈祖姓林,名默娘。是掌管水上航运的女神,闽南人在出海前和抵埠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拜妈祖期盼“海不扬波”。史料记载,早在南宋妈祖信仰就随移民被带向了海外,闽南移民的船漂流得越远,妈祖信仰就越为广远。直到后来,在东南亚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仅在台湾就有1500多座的妈祖庙。早期从海上漂流向外的移民,建立妈祖庙或许仅仅只是为了精神的支撑,相对于后来大规模而且自觉的在迁徙地建立传统民俗模式,似乎略显单薄。但是谁也无法否认,正是那些先民在异乡的荒蛮之地,无意识的创立了最原始的记忆之根,最直接也最原始的记忆之根,而且是如此牢固。以至于此后的每一代后人的每一次回眸,都必须回到中原,回到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源头,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家乡。 


在台湾,郑成功被称为“开台圣王”,几乎享有与神等同的地位,究其原因不仅因为郑氏父子抗击外孺收复台湾,更因他们不遗余力推行教化,使台湾在短短数十年间从一个蛮夷之地成为不输于主流文化的寺书礼仪之邦。这一点让我想起唐代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当年陈元光之子在福建创办的第一所书院“凇洲书院”,1000年后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在台湾建立起第一所文庙,成为全台首学。正是因为这些河洛后裔孜孜以求,将中华文明根植在他们所踏足的每一块土地,才有了今天中华文化广博繁茂却血脉相连的局面。推动面向台湾的闽南级移民潮,郑成功不是郑家第一人,还有他的父亲郑芝龙。郑芝龙曾经招募数万讥民前往台湾,鼓励他们垦荒安家,形成了有组织迁徙台湾的第一批福建移民,但是彻底改变台湾岛上原住民和移民人口格局的确实郑成功。他21岁就被明朝皇帝赐予国姓并改名成功。38岁挥师东渡收复台湾。尽管功成之后3个月郑成功便过世。在郑成功短暂却极度绚目的一生中,他还做了一件大事。郑成功招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入台,他们以中国传统的诗文形式,写下了台湾最早的第一批文学作品,成为台湾文化的开拓者。 


在台湾这个移民社会中,汉文化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郑成功父子,因为郑成功在台湾不到一年就过世了,郑经又统治了十几、二十年,他开始推广汉人、明代的这些教育体制,明代的各种官吏制度,所以他们明代这一套东西移植到台湾去了。在台湾当时有宰相制度、科举考试,这些东西在台湾社会里面,孕育了20多年,使得中原文化,汉人社会在台湾能够立足,并打下了一定的根基。1662年,郑成功奉明朝旨意收复台湾,却时缝明清换代乱世。郑成功一意反清复明,这段恩怨招致了满清政府100年不准后人祭祀郑成功,但在民间依然有人暗筑庙堂,祭拜这一位功高盖世的英雄。20年之后曾与郑成功结下杀父深仇的,又从郑成功后人手中将台湾收归清庭的施琅,在踏入台湾的郑氏家庙之后,也不禁黯然神伤。不久施琅尽释前嫌,舒服康熙设立台湾府。从此开始了长达200年的闽台同治时期,就是这个时期里,台湾完成了与闽南的泉洲、厦门等地更为错综紧密的文化交融与沿革。 

(www.45sw.comwww.45sw.com欢迎您投稿)

在台湾郑氏家庙的中亭有个地方很特别,这个地方不管人们怎么换砖、怎么装修,他总是会光亮亮的。在施琅平台湾郑克爽投降以后,他入这里来祭拜郑成功,念完祭文后,就跪在那个地方。他当时就说了我以前跟你象君臣兄弟一样,因为有小误会,而酿成大仇恨以至于造成我们紧张的关系。那我今天来平台湾是皇帝叫我来的,但我也有我个人的恩怨要解决呀,不过大丈夫不过如此而已,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讲完之后就跪下来哭祭郑成功,那旁边的人都很感动呀。郑成功1662年病势以后,先是安葬在台湾后来才迁移到泉州南安。但到了1958人又有人声称在河南固使一个姓郑的村庄里发现了另一个郑成功墓。个人认为就这个墓而言,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固使这块土地上,需要建立一个纪念的碑石。碑石的纪念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从这块土地上向外开拓的郑氏先民的后代郑成功,还有更广大的一代又一代长途迁徙的故使先民,因为正是他们的前仆后继,才使得河洛文化的气质,穿越山河,长路传承,走出中原。 
觉得古代河洛文化的考察报告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考察报告   ,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考察报告写法,考察报告格式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