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主导·主线--系统语文观

主体·主导·主线--系统语文观
日期:11-07 20:39:31|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主体·主导·主线--系统语文观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黑龙江省 王双远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这种教学思想在很多教师看来,早就是老生长谈了,但事实却绝非如此。这种教学思想目前仍是很多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灵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一些以这种思想为统帅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教师并没有深入细致地研究这种思想,只是搞一些肤浅的"花样翻新",这种态度是很不严肃的。因此有必要对"主体、主导、主线"进行诠释。
  一、以学生为主体
  关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史上有三种对立的理论,即"教材中心论"、"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凯洛夫的"教材中心论"认为教科书是法律,教师和学生都要围绕它转;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必须绝对服从;"儿童中心论"则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尾巴,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其中"儿童中心论"对冲击前两种理论起过一定的进步的作用,但同时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比如,改革静听的"填鸭式"教学,变成了放任的"放鸭式"教学;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反对教材中心论,变成了废除一切教材等。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矛盾转化过程,在转化过程中,学生"学"是内因,是第一性的,教师的"教"是第二性的,所以学生应是转化过程中的主体。另外,从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发展动向看,教学的重心正逐步由"教"向"学"转移。"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学"是"教"的发端、根据和归宿,是为"学"而"教",而非为"教"而"学"。因此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改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和"儿童中心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自致其知,而后者则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绝不意味着教学过程中事事都要学生亲自"发现",让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徒费时间。教学效率就在于追求花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放松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规定教师在教学教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达到已知的彼岸。因此目前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教师的主导,而在于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现在许多教师也经常讲以教师为主导,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恰恰忽略了这“导”,或是"牵"着学生走,或是"注入式"、"满堂灌"。课堂上教师依然支配一切,越俎代庖,名曰"主导",实为"主宰"。
  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他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2)教师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学生不断向知识深度和广度进行探索。(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和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4)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学生求"知"不得的时候,教师的讲授还是不可少的。
  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指导者,就不能越俎代庖;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因此不管从哪方面考虑问题,教师的着眼点都应放在学生身上。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充分发挥,从而自觉地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不需要教"转化。
  三、以训练为主线
  什么样的教学结构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呢?针对高中具体情况,只有把学生组织到一?quot;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中去,才能完全实现两者的统一。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潜力的各项学习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训练。这种训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所以说它是主线。
  需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学中"多读多写"或"精讲多练"等口号由于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教学实践中已成了许多教师搞"题海战"、"大运动量训练"的口实,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那么,再提"以训练为主线"是否也会跌入上述种种"多多益善"的泥坑呢?这要看(1)学生是否学得主动。(2)听、说、读、写训练是否偏废。(3)是否通过训练获取知识、培养能力。(4)这一训练是否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题海战中的多练,学生是被动的,囿于机械的重复;它不是听说读写都重要,而是题海淹没一切;它虽能使学生获得一些知识,形成某种技能,但由于没有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规划,因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它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以训练为主线同单纯做习题的"多练"并非同一概念。
  但是,以训练为主线并不排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语文训练。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1)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而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才会形成,因此,必须把训练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线索。(2)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也只有在一个组织得很好的训练过程中才能得到和谐、辩证的统一。事实证明,学生的语文能力是"练"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当然这种训练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它是一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总之,进行教学改革一定要先对主体、主导、主线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才可能从根本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觉得主体·主导·主线--系统语文观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语文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