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

浅谈“合作学习”
日期:11-07 20:47:40|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浅谈“合作学习”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方面的资料,



西昌市西宁中学  李万云 彭玉美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 理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通过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问题,教师巡回观察,及时指导,实时反馈,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
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4—6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让他们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二、培养合作组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小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把前15—20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释疑,讨论。把独立思考时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解答,小组长总结通过讨论已经掌握的知识及存在的问题。接着由老师精讲20分钟左右,主要是点拨学生提出的难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最后再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当然,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还可以更为灵活地安排在课外。
四、科学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合作学习真正形成智慧互补,而不是流于形式,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标性、问题性。“目标性”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而适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性”是指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
目标性,如小说教学,问题的设计应以研究人物形象的塑造为重点,而同一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往往是多种手法兼而有之。此时要敢于取舍,不同篇目应安排不同的教学重点。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安排对鲁达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故乡》安排对闰土的前后不同的肖像描写,《最后一课》安排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刻画及环境和场面等等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这样便于学生明确认知目标,切实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篇篇识重点,课课有所得。
问题性,就是要寻找一个既能统摄全 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皇帝的新装》的设计,以“骗”字为切入点,引发出学生“谁骗谁”、“怎样骗”“为何骗”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又如在《七根火柴》的教学  设计中,以“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这一问题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阅读、讨论、寻找答案中,形成认知冲突 ,进而理解文章紧扣火柴所描述的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感人 肺腑的赞歌。
由于所有问题的设计难易适度,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不难回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高,参与的兴趣就浓厚。这样通过较短的时间,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助,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比起传统教法来,既省力又省时,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在新的知识、技能形成时,小组讨论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想一想、说一说的锻炼机会,使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在“疑”和“辩”的过程中,及时暴露学生知识、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体的智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体的才华,发挥其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景物描写的理解,因受时代和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普遍难以把握,就要给学生创造“疑”和“辩”的机会。下面是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实录:
师:……写冬天是为什么?
生1:“冬天象征黑暗。”
生2 :“不是,时间正是冬天。”
生1:“我认为是的。寒冬过去,春天就要来到了;黑暗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师:这个想像很有诗意,很有道理。不过,作者在这里还要渲染一种气氛:荒凉、萧条、冷落。如果不是这样写,写鸟语花香,行不?
生3:不行。
师:为什么?
生3:当时是旧社会,
师:旧社会就没有花了吗?旧社会的花就不香了吗?不能这样说。那么怎样说呢?从写作道理上看。
生4:要衬托文章的主题。写景要与人物的情一致。
师:对,都很好,不能纯粹写景,要为主题服务,所以这里不写鸟语花香。
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后,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并做适当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完整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巡 视,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向其他小组传输,以发挥组与组之间“对话中转站”的作用,以激起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的劲头。小组讨论后,要组织小组代表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一般多采用以下两种评价:
 1、讨论态度的评价
教师应有心观察各组讨论的情况,并及时进行评价,表扬讨论态度认真的小组,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个别力量比较薄弱或态度不够认真的小组,教师则有意识地在以后讨论时深入组内进行指导,帮助这些小组逐步提高讨论质量,力争达到全班各小组共同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

[1] [2]  下一页


觉得浅谈“合作学习”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综合语文大全教学资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