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文言句式(人教版高二教案设计)

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文言句式(人教版高二教案设计)
日期:02-11 12:26:29| 初中文言文|45教学网| http://www.45sw.com

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文言句式(人教版高二教案设计)是关于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3课时。其中讲读课1节,练习课1节,讲评课1节。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 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二 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1] [2] [3] [4] [5] [6]  下一页


觉得2017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文言句式(人教版高二教案设计)这篇文章不错,记得收藏哦。

Tags:初中文言文   浙江 语文 ,初中文言文